时间: 2025-05-09 02:2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20:02
历览溪中有底鸣,
萧然芦叶蓼花汀。
元来轿顶鸣鸣响,
将谓风声是鴈声。
在溪水中细听,水底发出微微的鸣声,
岸边朦胧的芦苇和蓼花随风摇曳。
原来轿子顶上发出的鸣响,
我还以为是风声,竟误以为是雁鸣。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的感受,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质朴无华见称,常常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过润陂桥三首》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和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个人的心境与社会的变化。诗中展现的自然之美,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的声响和景色,体现了杨万里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开篇“历览溪中有底鸣”,以细腻的听觉感受引入,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接着对芦苇和蓼花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营造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景象。
最后两句的转折,意外地将轿声与风声混淆,反映出诗人在繁忙生活中对自然声音的敏感与误解,既有幽默感,也透露出对日常生活的反思。全诗通过简单的自然描写,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纷扰世俗中的一丝宁静,给人以深思。
诗歌的主题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感悟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轿顶”发出的声音被误认为是什么声响?
A. 风声
B. 雁声
C. 水声
D. 鸟鸣
“萧然”一词在诗中主要形容什么?
A. 热闹
B. 寂静
C. 美丽
D. 喧闹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 1. A 2. B 3. B
可以对比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带有对自然的感悟,但杜甫的诗更集中于社会政治的反思,而杨万里的诗则更偏向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