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拈花寺有感》

时间: 2025-05-02 19:31:29

诗句

凤舞龙飞下九天,拈花两字至今传。

千峰隐约危阑外,万柳萧疏落照边。

修禊几经名士醉,吐茵曾说相公贤。

莲塘花屿今何处,回首山门一惘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31:29

原文展示:

游拈花寺有感
作者: 徐光第 〔清代〕

凤舞龙飞下九天,拈花两字至今传。
千峰隐约危阑外,万柳萧疏落照边。
修禊几经名士醉,吐茵曾说相公贤。
莲塘花屿今何处,回首山门一惘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游览拈花寺的感受。开头提到凤和龙象征着高洁和昂扬的精神,形容拈花寺的名气和历史悠久,至今仍在流传。接着,诗人描绘了寺外的自然景色:远处的千峰隐约可见,万柳萧疏,阳光洒在树影上,显得宁静而悠然。然后提到历史上曾有许多名士在此地修禊(即春天饮酒作乐),并称赞过相公的贤良。最后,诗人感叹如今的莲塘与花屿已无踪影,回首山门时感到一阵惆怅和迷惘。


注释:

  • 凤舞龙飞: 形容气象如凤飞舞,龙飞腾,意指气势磅礴。
  • 拈花: 指拈花寺,此寺以“拈花”一词而著称,象征着佛教的深刻哲理。
  • 修禊: 指古代春天举行的祭祀活动,一般是在水边饮酒作乐。
  • 吐茵: 形容在草地上饮酒作乐。
  • 相公: 这里指的是古代的贤士或高人。

典故解析:

  • 拈花微笑: 佛教中有佛祖拈花微笑的故事,象征着传承与悟道,意在表达一种深邃的智慧。
  • 诗人对历史的追忆: 诗中提到的名士,意指曾经在此地留下足迹的人物,反映出对历史的怀念与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光第(1640-1710),清代诗人,字子晦,号青岚,江苏江阴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和人文情怀。徐光第的作品常常蕴含哲理,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拈花寺的游览感受与对古代名士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游拈花寺有感》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作。整首诗通过描绘拈花寺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沉淀,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悟。开篇的“凤舞龙飞”不仅描绘了气象的雄伟,也隐喻了人文精神的高尚。接下来的景色描写“千峰隐约”和“万柳萧疏”,用清新的意象展现了拈花寺周围的宁静与美丽。诗人在此地感受到了名士们曾经的豪情壮志,这种对历史的追忆与对人文精神的崇敬,增强了诗的深度。

结尾的“回首山门一惘然”更是点明了诗人的情感核心,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失落感。这种惆怅与失落,使得整首诗在静谧的景致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凤舞龙飞下九天: 描述了高亢的气势,指拈花寺的气氛和地位。
  2. 拈花两字至今传: 强调了“拈花”二字的历史意义,表明了寺庙的名声。
  3. 千峰隐约危阑外: 描绘寺外的远山,展现自然美。
  4. 万柳萧疏落照边: 描绘树影和阳光,增添了宁静的氛围。
  5. 修禊几经名士醉: 提及名士的往事,表达尊重。
  6. 吐茵曾说相公贤: 赞美相公,体现人文情怀。
  7. 莲塘花屿今何处: 对美好景象的怀念。
  8. 回首山门一惘然: 表达对过往的惆怅和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 “凤舞龙飞”用来比喻气势的雄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 千峰、万柳等意象的使用,营造出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游览拈花寺的经历为主线,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人文精神的崇敬,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惆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舞龙飞: 象征高洁的气节和文化传承。
  • 千峰: 自然的伟岸,承载了历史的厚重。
  • 万柳: 代表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 莲塘花屿: 象征着美好的往昔时光与人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游拈花寺有感》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徐光第
    • C) 杜甫
  2. “凤舞龙飞”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恐惧
    • B) 高昂的气势
    • C) 悲伤
  3. 诗中提到的“莲塘花屿”象征着什么?

    • A) 未来的希望
    • B) 过去的美好
    • C) 现实的无奈

答案:

  1. B) 徐光第
  2. B) 高昂的气势
  3. B) 过去的美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白居易,表现了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热爱。
  • 《题临安邱少荃所居》:唐婉,反映了对生活与理想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游拈花寺有感》的对比:
    • 相同点: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思考与情感。
    • 不同点:《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游拈花寺有感》则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自然的描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觅梅 上饶方君小粹官而不婚宦居偏户间静无官宦之 次苏守朱新仲舍人留会稽之行韵 参云亭晚坐 送晁恭道侍郎守临川 春日二首 其一 食牛尾狸 明秀堂松 食笋 送方务德将漕广西时余亦有此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歹字旁的字 轻型 斯文一派 包含钵的成语 沉住气 玄字旁的字 山有木工则度之 包含林的词语有哪些 魚字旁的字 包含区的词语有哪些 癶字旁的字 不厌其详 峰年 负恩忘义 鬲字旁的字 佻身飞镞 私祧 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架不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