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5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5:59
初惠山绝顶望太湖
作者: 徐光第 〔清代〕
三万六千顷,苍茫到眼前。
身如入图画,山欲化云烟。
不速来孤客,初尝第二泉。
何当随范蠡,快泛五湖船。
这片面积三万六千顷的湖面,辽阔而苍茫,尽收眼底。
我的身体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山似乎要化作云烟。
我这个不速之客,初次品尝这第二泉的甘甜。
什么时候我能像范蠡那样,快意地在五湖上游船呢?
徐光第,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本诗写于作者游览惠山之时,面对广阔的太湖,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渺小,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初惠山绝顶望太湖》是一首描绘自然之美与抒发人生感慨的诗作。诗的开头以“苍茫”的景象引入,描绘了太湖的浩瀚无边,给人一种广阔的视觉冲击。徐光第通过“身如入图画”来传达他对自然美的沉醉,仿佛自己已经融入了这幅美丽的山水画中。接下来的“不速来孤客”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仿佛在感叹自己在这美景面前的渺小与孤独。
“初尝第二泉”一语,表达了诗人对惠山的泉水的初次体验,泉水的甘甜象征着自然的馈赠。最后一句“何当随范蠡,快泛五湖船”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范蠡的故事激励着诗人追求自由、洒脱的生活方式,渴望能够像他那样,随心所欲地游历于山水之间。
整首诗在表现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丰富而真挚。
三万六千顷,苍茫到眼前。
描绘太湖辽阔的景象,展现自然的壮丽。
身如入图画,山欲化云烟。
表达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形象生动。
不速来孤客,初尝第二泉。
自我反思,感到孤独,初次体验惠山的泉水,象征自然的恩惠。
何当随范蠡,快泛五湖船。
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希望能自由自在地游历。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他对孤独感的思考与人生哲理的领悟。
诗中提到的湖面面积是多少?
A. 一万六千顷
B. 三万六千顷
C. 五万六千顷
“身如入图画”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A. 身体不适
B. 置身于美丽的自然中
C. 对生活的厌倦
范蠡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理想生活
C. 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