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胡季亨观生亭二首》

时间: 2025-05-06 02:07:44

诗句

漏泄春光有阿亨,一双诗眼太乖生。

草根未响渠先觉,不待黄鹂第一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7:44

原文展示:

题胡季亨观生亭二首
杨万里 〔宋代〕
漏泄春光有阿亨,一双诗眼太乖生。
草根未响渠先觉,不待黄鹂第一声。

白话文翻译:

春光透过树叶洒落在胡季亨的观生亭上,他的诗眼太过敏锐。草根尚未发出声音,他就已经察觉,不必等到黄鹂的鸣叫。

注释:

字词注释:

  • 漏泄:透出、流露。
  • 阿亨:指胡季亨,古代诗人。
  • 乖生:乖巧、敏锐之意。
  • :指“他”或“其”,古汉语中常用的代词。
  • 草根:草的根部,象征春天的到来。
  • 黄鹂:一种鸟,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

典故解析:

  • 胡季亨:南宋诗人,以其独特的观察力和诗才著称,常常能在细微处发现春天的气息。
  • 观生亭:可能指一个特定的景点,寓意在自然中观察生命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风受到早期诗人的影响,注重细节的描写与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杨万里晚期的创作阶段,反映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细腻的观察。诗中通过春光与生机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与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开头的“漏泄春光”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温暖的阳光透过树叶洒落的场景,生动而富有画面感。接下来的“有阿亨,双诗眼”则把胡季亨与春光的联系紧密相连,暗示他对自然状态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草根的“未响”与“渠先觉”的对比,表明他对春天来临的敏感,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观察力。最终,“不待黄鹂第一声”则强调了诗人对生命变化的独到见解,暗示他不需要等待外界的信号,而是早已感受到春的气息。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期盼,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漏泄春光有阿亨:春光透过树叶洒落,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胡季亨则是感受春光的诗人。
  2. 一双诗眼太乖生:诗人的眼光如同诗眼,异常敏锐,对春天的到来了如指掌。
  3. 草根未响渠先觉:即使草根尚未发出声音,诗人已能察觉到春意。
  4. 不待黄鹂第一声:不必等到黄鹂鸣叫,诗人早已觉察春天的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人的观察力比喻为“诗眼”,强调其敏锐。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草根的声音被赋予了生命,表现春天的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敏锐感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深刻理解。诗中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传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草根: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新生。
  • 黄鹂:春天的象征,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声音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阿亨”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胡季亨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D) 夏天

  3. 诗人如何感知春天的到来? A) 通过黄鹂的鸣叫
    B) 通过草根的声音
    C) 通过春光的洒落
    D) 通过花开的声音

答案:

  1. C) 胡季亨
  2. B) 春天
  3. C) 通过春光的洒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杨万里《题胡季亨观生亭二首》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但杨万里的诗更注重细微的观察和内心的感受,而白居易则通过草原的生长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太常引·晚凉庭院*黄昏 点绛唇·独上高楼 点绛唇 咏海棠 满江红 襄阳寄顺天友人 【双调】拨不断_四景草萋萋 【中吕】阳春曲_墨磨北海乌 【双调】殿前欢 【双调】新水令_冬怨梅花一 【越调】凭阑人 【中吕】满庭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私字儿的字 眸子 头角崭然 镸字旁的字 勑勒 包含瞵的词语有哪些 尸字头的字 翳郁 包含死的词语有哪些 掀天动地 牛字旁的字 性恶 忧国忧民 丶字旁的字 笑逐颜开 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攀亲道故 居心何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