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1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13:26
竹际笙簧起,回听众籁微。
时陪物外赏,肯念日斜阳。
草色违秋意,池光净客衣。
吟公清绝句,政尔不能肥。
在竹林之间,笙管乐声悠扬,回头聆听,众多的虫鸣声细微可闻。偶尔陪伴朋友在外游赏,怎会去在意斜阳的余晖?草色与秋天的意境相违,池水的清澈映照着客人的衣服。吟咏的公子写出清逸绝伦的诗句,然而政治事务却是让人感到疲惫不堪。
陈与义(约1040-1115),宋代诗人,号文山,晚号云山,浙江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其作品多反映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态度的追求。
这首诗作于秋日,诗人在郡圃中游赏,借此机会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事的感慨。诗中表现出对政治事务的厌倦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开篇以“竹际笙簧起”引入,生动描绘了秋日竹林间的乐声,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随着“回听众籁微”的细腻描写,诗人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细腻的自然音景,体现出对自然的敏感与欣赏。
接着,诗人以“时陪物外赏,肯念日斜阳”表达对游赏的喜悦与对时光流逝的淡然。这里的“斜阳”不仅是夕阳的象征,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草色违秋意,池光净客衣”则通过对比的手法,突显了秋的萧瑟与自然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最后一句“吟公清绝句,政尔不能肥”则是对当时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政治的繁杂与疲惫让人失去滋养,令诗人感到无奈。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思想反思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关怀,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与思想深度。
本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好,反映出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思考与追求。
诗中“竹际笙簧起”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农田
B. 竹林
C. 山岳
D. 河流
诗人对政治事务的态度是:
A. 充满热情
B. 感到厌倦
C. 非常乐观
D. 无所谓
“池光净客衣”意指什么?
A. 池水的清澈
B. 客人的衣服很华丽
C. 游玩时的享受
D. 自然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