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目疾》

时间: 2025-05-02 15:09:34

诗句

天公嗔我眼常白,故著昏花阿堵中。

不怪参军谈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

著篱令恶谁能继,损读方奇定有功。

九恼从来是佛种,会如那律证圆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9:34

目疾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天公嗔我眼常白,故著昏花阿堵中。
不怪参军谈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
著篱令恶谁能继,损读方奇定有功。
九恼从来是佛种,会如那律证圆通。

白话文翻译:

老天生气我眼睛常常发白,所以让我戴上昏暗的眼镜。
不怪参军谈起瞎马,但也妨碍我在中间放飞鸿雁。
在篱笆下让恶事生长,谁能继承这种恶果?
损失阅读的机会,方才能够奇特地获得真功。
九种烦恼本是佛教的种子,最终会达到佛法的圆满通达。

注释:

  • 天公:上天,老天。
  • :生气。
  • 阿堵:指眼镜。
  • 参军:古代军官,可能在此指代某位朋友。
  • 瞎马:比喻无用的事情或无能的事物。
  • 飞鸿:指鸿雁,象征自由和远行。
  • 著篱:在篱笆上,指代某种限制。
  • 九恼:佛教中提及的九种烦恼。
  • 圆通:佛教用语,指道理通达、智慧圆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公甫,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诗人和词人,以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陈与义眼疾发作之时,他借诗表达对自己眼疾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佛教哲理的理解。

诗歌鉴赏:

《目疾》一诗通过诗人独特的眼疾体验,展现了对人生、命运和佛教思想的深刻思考。开头以“天公嗔我眼常白”引入,展现了诗人对自身不幸的无奈,其眼疾似乎是天公对他的惩罚。接着,诗人又提到“瞎马”与“飞鸿”,通过对比,表达出即使遭遇眼疾,依然不应放弃对自由、对人生的追求。最后,诗人提到“九恼”与“圆通”,暗示着通过眼疾的磨练,终能体悟佛理,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圆满。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接受与对自我内心的探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提到天公的愤怒,暗示诗人的眼疾是命运的捉弄。
    • 第二联以“瞎马”比喻无能为力,表明他对生活的无奈。
    • 第三联感慨恶果的延续,探讨了责任与后果。
    • 第四联引入佛教哲理,暗示烦恼与智慧的关系。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和象征,如“瞎马”与“飞鸿”的对比。
    • 通过比喻将眼疾与人生困境相联系,深化主题。
  • 主题思想

    • 本诗探讨了命运、眼疾与人生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佛教智慧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天公:象征命运。
    • 昏花:代表无能的状态。
    • 飞鸿:象征自由与希望。
    • 九恼:象征人生的烦恼与磨难。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公”指代什么?
      A. 朋友
      B. 上天
      C. 自己
      答案:B

    2. “九恼”在诗中代表什么?
      A. 九种快乐
      B. 九种烦恼
      C. 九种事物
      答案:B

    3. 诗人用“瞎马”比喻什么?
      A. 有用的事情
      B. 无用的事情
      C. 美好的回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 诗词对比

    • 陈与义的《目疾》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但前者侧重于眼疾的无奈与佛教哲理,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兄弟分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陈与义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风流子 风流子 风流子 风流子 次周清真韵 风流子·留别苏庵主人,用清真韵 风流子 风流子三首 其二 风流子三首 其一 风流子·春光才一半 风流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人人得而诛之 玩火 攴字旁的字 寄生虫 面进 轩盖如云 疾风暴雨 犬字旁的字 包含狸的词语有哪些 树欲静而风不宁 担忧 身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前悔 歺字旁的字 包含普的成语 包含字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