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7:52
九日南山
作者:万某 〔宋代〕
南山何峨峨,群峰秀色聚。
朝晖与夕霭,无去住。
徘徊九折险,萦曲一川注。
悬岩置屋少,穴亦可度。
苍然老楠木,几阅风霜斁。
孙枝长许,老干未肯仆。
昔年重九日,来者必三顾。
题诗刻峭壁,皆欲寄。
念我独何人,今日追故步。
凌晨出南门,风雨怯行路。
不惮登涉难,恐失此日故。
造物亦随人,晴明送日暮。
徐行两柏间,杯盘共草具。
宾僚不鄙我,笑语露情愫。
他时傥再来,莫指桃源误。
南山何其巍峨,群峰的秀丽景色汇聚在这里。
晨曦与晚霞交替,似乎没有离去和停驻。
我在九曲的险峻山路上徘徊,一条河流蜿蜒不绝。
悬崖上几乎没有房屋,洞穴也可以穿越。
苍翠的老楠木,经历了多少风霜的考验。
它的枝条长得很茂盛,老干却不肯折断。
往年重阳节时,来这里的人总是三次拜访。
我在峭壁上题诗,皆是想寄托情感。
而我独自在此,今日追忆昔日的足迹。
清晨我从南门出发,风雨让我畏惧前行的道路。
我不怕艰难险阻,唯恐失去这一天的故土。
造物也随人心,晴朗明媚送走日落。
我在两棵柏树之间缓缓行走,杯盘与草具齐备。
我的朋友们并不看不起我,笑语之间流露出情谊。
若他日再来,切莫误指桃源。
作者介绍:万某,生活在宋代,具体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观为题,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追忆往昔的游历,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
《九日南山》以其优美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南山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诗的首句“南山何峨峨”直接引入了诗歌的场景,以“峨峨”形容山的巍峨气势,营造出一种宏伟的自然氛围。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细致地刻画了晨曦与晚霞交替的美丽景象,表现了自然之美的瞬息万变。
全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使得诗人对昔日友人的回忆愈加深刻,尤其是“来者必三顾”的描写,体现了友谊的珍贵与温暖。随着诗歌深入,诗人对于登山的艰难与孤独感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不懈追求。
最后,诗人希望未来的聚会能够重温往日的美好,而不是误入理想中的桃源。这种对现实与理想的辩证思考,使得整首诗既有山水之美,又充满人文关怀,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作者在美丽的南山中追忆往昔,感慨人生的无常与珍贵。
诗词测试:
诗中“南山何峨峨”中的“峨峨”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不惮登涉难”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