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朱司封知登州》

时间: 2025-05-01 00:16:33

诗句

驾言发夷门,东方守牟城。

城临沧海上,不厌风涛声。

海市有时望,闾屋空虚生。

车马或隐见,人物亦纵横。

变怪其若此,安知无蓬瀛。

昨日闻公说,今日闻公行。

行将劝农耕,用之卜阴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6:33

原文展示:

送朱司封知登州
梅尧臣

驾言发夷门,
东方守牟城。
城临沧海上,
不厌风涛声。
海市有时望,
闾屋空虚生。
车马或隐见,
人物亦纵横。
变怪其若此,
安知无蓬瀛。
昨日闻公说,
今日闻公行。
行将劝农耕,
用之卜阴晴。

白话文翻译:

我乘车从夷门出发,
向东驶向守牟城。
城边临近沧海,
我不厌倦那风涛的声音。
海市蜃楼有时可见,
街坊屋舍显得空荡。
车马偶尔隐约可见,
人影也在纵横交错。
如此变化奇特,
谁能知道没有蓬莱仙境。
昨天听你谈论,
今天听你启程。
前往将劝农耕,
用以占卜阴晴天气。

注释:

  • 驾言:驾车出发。
  • 夷门:古城名,指出发的地方。
  • 守牟城:地名,指目的地。
  • 沧海:广阔的海洋。
  • 不厌:不觉得厌烦。
  • 海市:海市蜃楼,海面上因光的折射而出现的幻景。
  • 闾屋:街坊和房屋。
  • 变怪:变化奇特。
  • 蓬瀛:蓬莱和瀛洲,传说中的仙境。
  • 劝农耕:劝说人们从事农耕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天池,南唐人,后仕宋,时为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与田园,受王维、孟浩然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送别友人朱司封前往登州任职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诗中描绘了出行途中的自然景象与人文风情,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送朱司封知登州》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情感的送别诗。诗的开头“驾言发夷门”,便带出一种出发的气氛,紧接着描写了东方的守牟城,给人以地理位置的感知,增强了诗的真实感。紧接着“城临沧海上,不厌风涛声”,表达了诗人对海的喜爱,风涛的声音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活力。

在“海市有时望,闾屋空虚生”中,海市蜃楼的出现与街坊屋舍的空虚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了人世间的无常与变幻。而“车马或隐见,人物亦纵横”展现了繁华的市井生活,描绘了人们的交往与生活的忙碌,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景象。

“变怪其若此,安知无蓬瀛”一句则引入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蓬莱仙境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憧憬。最后几句“昨日闻公说,今日闻公行”,既是对友人的关心,也是对未来生活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驾言发夷门:乘车离开夷门,表现出行的开始。
  2. 东方守牟城:意指前往的方向与目的地,地点明确。
  3. 城临沧海上:城边临近海洋,勾勒出自然景观。
  4. 不厌风涛声:表达对海浪声的喜爱,体现诗人对自然的感受。
  5. 海市有时望:海市蜃楼偶尔可见,带出一种神秘感。
  6. 闾屋空虚生:街坊的房屋显得空荡,暗示世事变迁。
  7. 车马或隐见:偶尔可见车马,表现生活的繁忙。
  8. 人物亦纵横:人们在交错行走,展现人情风貌。
  9. 变怪其若此:变化奇特,令人惊奇。
  10. 安知无蓬瀛:谁能知道没有仙境蓬莱,表达理想的追求。
  11. 昨日闻公说:表达对友人谈话的回忆。
  12. 今日闻公行:今天听说友人启程,表现对友人的关心。
  13. 行将劝农耕:出行将要劝导农耕,体现对生活的关注。
  14. 用之卜阴晴:借此占卜天气,表现出对未来的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海市”象征幻景,表达对非现实的向往。
  • 对仗:诗句平衡,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风涛声似乎在与诗人对话,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事,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生活的热爱,传达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追求。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自然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夷门:象征出发与旅程的开始。
  • 沧海:代表广阔与未知,寓意人生的旅途。
  • 海市蜃楼:象征理想与幻景。
  • 农耕:体现对生活的关注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送朱司封知登州》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海市”指的是什么? A. 海洋的市场
    B. 海市蜃楼
    C. 海边的城市
    D. 海洋的景色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友人的祝福
    B. 描写自然风光
    C. 反映社会生活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C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送朱司封知登州》在送别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强调情感的波动,而梅尧臣则多了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李白的语言豪放,梅尧臣则更加内敛细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山中即事 山中 三峡吟 三阁词二首 瑞安道房观陈友云古柏命予作诗 入湘二首 劝鱼吟 青鸠词 妾薄命 缲丝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舆女 文字旁的字 望眼欲穿 迷离徜仿 探本穷源 犬牙鹰爪 破式 赤字旁的字 惊神泣鬼 萍踪浪影 牙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悖入悖出 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瞢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