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6:25
渼陂鱼(陂在鄠县。)
霜筠细破为双掩,中有长鱼如卧剑。
紫荇穿腮气惨凄,红鳞照坐光磨闪。
携来虽远鬣尚动,烹不待熟指先染。
坐客相看为解颜,香粳饱送如填堑。
早岁尝为荆渚客,黄鱼屡食沙头店。
滨江易采不复珍,盈尺辄弃无乃僭。
自従西征复何有,欲致南烹嗟久欠。
游琐细空自腥,乱骨纵横动遭砭。
故人远馈何以报,客俎久空惊忽赡。
东道无辞信使频,西邻幸有庖齑酽。
这首诗描绘了在渼陂水面上捕到的鱼,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鱼的形态和颜色,表现了对美味的渴望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开头描绘了竹篱笆般的水草,水中长鱼如同卧着的剑;接着描写鱼的颜色,光泽闪烁。虽然鱼是从远处带来的,但依然活跃,烹饪时不需等待熟透,手指先沾上了鱼的鲜血。坐在一旁的人们互相看着,心情愉悦,香米送上如同填满沟壑。回忆早年在荆渚做客时,黄鱼常常在沙头店中被品尝。如今江边的鱼易得,却不再珍贵,轻易就被丢弃,难道这不是一种奢侈?从西方回来后又有什么呢,想要南方的美味却长久欠缺。游玩时,细腻的鱼腥味弥漫,骨头散乱,令人烦恼。旧友远方馈赠又该如何回报,客人的食物久空,让人感到吃惊和窘迫。东边的路上没有辞令,送信的人频繁,西邻还好有美味的菜肴。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关心民生,表达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写作于苏轼游历鄠县时,借助对鱼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中融合了对美食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感慨,反映了他的生活哲学。
《渼陂鱼》是一首通过描绘鱼的形象,表达对美食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慨的诗。苏轼的诗作常常蕴含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中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鱼的姿态、颜色刻画得栩栩如生,显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味的追求。
诗的开头部分,描写了水草和鱼,营造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氛围。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颜色和光泽的描写,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闪亮的鱼。诗人在描绘美食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通过对比“携来虽远”和“烹不待熟”的表达,诗人深刻地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增添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最后几句,诗人通过对缘分和友谊的感慨,展现了他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重视,同时也体现出对生活中珍贵瞬间的珍惜。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哲理,既有对美食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充分展现了苏轼的才华与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鱼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友谊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水草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坐客相看为__颜。
判断题:诗人对美味的鱼持有珍惜的态度。(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