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

时间: 2025-04-27 18:03:03

诗句

金炉犹暖麝煤残。

惜香更把宝钗翻。

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背人偷盖小蓬山。

更将沈水暗同然。

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3:03

原文展示: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白话文翻译:

金炉的余温还在,麝香的煤炭已经熄灭。心惜这香味,便将宝钗翻转。再一次闻到这香气,感觉比以前更浓厚。背着人偷偷盖上小蓬山,更将沉水暗暗地融入其中。只希望能长久地氤氲,这份情感深厚,却又害怕那断头烟。

注释:

  • 金炉:指的是盛香的炉子,此处用作香的象征。
  • 麝煤:指的是用来熏香的麝香炭,隐喻香气的残余。
  • 宝钗:指一种装饰品,象征珍贵,可能指代心爱的物品。
  • 小蓬山:小蓬山是传说中神仙的居所,隐喻一个理想的境地。
  • 沈水:指用水浸泡的香料,暗示香气的隐秘和深沉。
  • 氤氲:形容香气弥漫,充盈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苏轼的文学成就卓越,尤其在诗词方面,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创作背景:

《翻香令》是苏轼在晚年时期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香气的怀念与依恋,反映了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作背景可能与他的个人情感经历、生活环境以及对美好回忆的追寻相关。

诗歌鉴赏:

《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是一首典型的咏香词,通过对香气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金炉犹暖麝煤残”即以生动的意象引入,展现出香气的温存,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香气的残留唤醒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接着诗人通过“惜香更把宝钗翻”表达了对香的珍惜和对过去的回忆,这种珍惜不仅是对物质的执着,更是对那段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中“背人偷盖小蓬山”则暗示了对隐秘情感的渴望和对自由的追求,而“更将沈水暗同然”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流动,似乎在暗示着一种不可言说的爱。最后一句“为情深嫌怕断头烟”则深化了主题,表达了情感的复杂性,既渴望长久,又害怕失去,这种矛盾的情感让整首诗充满了人性的真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炉犹暖麝煤残:金炉的温暖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麝煤的残余则暗示着那段时光的结束。
  2. 惜香更把宝钗翻:对香气的珍惜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宝钗的翻动象征着对过往的回忆。
  3. 重闻处,余熏在:再度嗅到香气,令人感受到那种气息的浓烈,似乎时间在此刻再次倒流。
  4. 背人偷盖小蓬山:暗示对隐秘的渴望,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5. 更将沈水暗同然:沈水的隐秘性与香气交融,象征着情感的深刻与复杂。
  6. 且图得,氤氲久:希望能长久地享受这种香气,象征着对某种情感的渴望。
  7. 为情深嫌怕断头烟:情感深厚,却又害怕失去,这种矛盾反映了人性中的脆弱与敏感。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香气比作时间的凝固,通过香气传递情感。
  • 拟人:通过“背人偷盖”,赋予了香气以人的特性,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香气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情感的复杂思考。它的情感基调是细腻而深沉的,既有对美好事物的不舍,又有对未知未来的担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金炉:象征财富与美好,承载着过去的温暖。
  2. 麝煤:代表香气和温存,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3. 宝钗:象征珍贵的情感与回忆。
  4. 小蓬山:代表理想与隐秘的生活追求。
  5. 沈水:象征深沉的情感与内心的秘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炉犹暖麝煤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怀念过去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生活的迷茫
    D. 对自然的赞美

  2. “背人偷盖小蓬山”中的“小蓬山”象征什么?
    A. 理想生活的追求
    B. 现实生活的烦恼
    C. 友情的真谛
    D. 亲情的温暖

  3. 整首诗的主题情感是什么?
    A. 快乐与幸福
    B. 忧伤与怀念
    C. 理想与追求
    D. 自然与人文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以细腻的情感和对过往的怀念为主题。
  • 温庭筠《更漏子》:通过对夜晚的描写表达对爱情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与本诗的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思考,但《水调歌头》更强调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而《翻香令》则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相关查询

句 其一 同李长蘅寻闻子将龙井山斋二首 其一 洞庭湖 同李长蘅寻闻子将龙井山斋二首 同李长蘅寻闻子将龙井山斋二首 邻舟诗赠邹孟阳李缁仲 瓶梅 落叶吟 续送春诗 秋感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栎社 采字旁的字 浮文巧语 明开头的成语 高不辏,低不就 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恸悼 走之旁的字 骤然 頁字旁的字 文彩四溢 志士仁人 笔阵 旡字旁的字 酒阑兴尽 包含焕的成语 包含左的成语 先字旁的字 免开尊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