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人日》

时间: 2025-05-01 03:18:12

诗句

人日灵川县,山深雪未融。

谁知桂岭北,宛似浙江东。

墟市人烟合,僧窗竹径通。

杖藜闲信步,日暮怯溪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8:12

原文展示:

人日灵川县,山深雪未融。谁知桂岭北,宛似浙江东。墟市人烟合,僧窗竹径通。杖藜闲信步,日暮怯溪风。

白话文翻译:

在人日这一天,我来到了灵川县,这里山深林密,积雪还未融化。谁能想到,桂岭以北的景色,竟然和浙江以东的地方如此相似。集市上人烟稠密,僧侣的窗户旁,竹林间的小径通向远方。我拄着藜杖,悠闲地漫步,到了日暮时分,却有些害怕溪边的寒风。

注释:

  •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 灵川县:地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 桂岭:山名,位于广西。
  • 浙江东:指浙江以东的地区。
  • 墟市:集市。
  • 杖藜:拄着藜杖,藜杖是一种用藜茎制成的拐杖。

典故解析:

  • 人日:源自古代的习俗,认为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这一天有特殊的庆祝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沉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李光游历广西灵川县时所作,通过对当地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异乡景色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灵川县深山中的冬日景象,通过对“雪未融”、“桂岭北”、“浙江东”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异乡景色的新奇感受。诗中的“墟市人烟合”和“僧窗竹径通”进一步以生动的画面,勾勒出了当地的生活气息和宁静的宗教氛围。最后两句“杖藜闲信步,日暮怯溪风”则透露出诗人在日暮时分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人日灵川县,山深雪未融”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以及山中的冬日景象。
  • 次句“谁知桂岭北,宛似浙江东”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异乡景色的惊讶和欣赏。
  • 第三句“墟市人烟合”描绘了集市的热闹景象。
  • 第四句“僧窗竹径通”则展现了宁静的宗教生活。
  • 最后两句“杖藜闲信步,日暮怯溪风”表达了诗人在日暮时分的悠闲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桂岭北”与“浙江东”的对比,增强了诗中的空间感。
  • 拟人:“日暮怯溪风”中的“怯”字赋予了溪风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异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雪未融:象征着冬日的寒冷和时间的停滞。
  • 桂岭北:代表了异乡的地理特征。
  • 浙江东:象征着诗人熟悉的家乡景色。
  • 墟市人烟合:描绘了人间烟火气。
  • 僧窗竹径通:象征了宁静的宗教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人日”指的是哪一天? A. 农历正月初一 B. 农历正月初七 C. 农历正月十五 D. 农历二月初二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桂岭北”和“浙江东”是通过什么手法进行对比的?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D. 排比 答案:C

  3. 诗的最后一句“日暮怯溪风”中的“怯”字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D. 排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李光的《人日》: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光等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李光诗歌的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昭化 礼灭翁退天台能仁院归梁渚一绝寄之 官舍见月三首 古乐府用礼禅灭翁韵四·凤引雏 林同年被檄来体访民租寓僧舍有诗因次韵 头韵双桂 古意谢崔扬州辟 其三 镜月酒后戏呈及甫 和虞仲易送行 其二 次张义立登九顶三绝 其三 乌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瓦字旁的字 腕子 甹蘖 咿咿呀呀 土龙致雨 八字旁的字 疋字旁的字 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祸生肘腋 拒之门外 衣字旁的字 粗鄙 肀字旁的字 包含螂的词语有哪些 仙姿玉质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寻瘢索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