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渔具诗。qF(吴人今谓之丛)》

时间: 2025-05-02 22:20:26

诗句

斩木置水中,枝条互相蔽。

寒鱼遂家此,自以为生计。

春冰忽融冶,尽取无遗裔。

所托成祸机,临川一凝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20:26

原文展示:

渔具诗
作者: 陆龟蒙

斩木置水中,枝条互相蔽。
寒鱼遂家此,自以为生计。
春冰忽融冶,尽取无遗裔。
所托成祸机,临川一凝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渔具的制作过程和其对渔鱼的影响。诗人首先描述了将砍下的树木放入水中,枝条相互遮蔽,形成鱼的栖息环境。寒冷的鱼因此在这里生活,以为找到了生存之道。然而,春天时冰雪融化,渔具一举而尽,鱼类无一幸免。最后,诗人感慨所托身于此,最终却成了祸机,站在河边凝视着这一切,感到无奈。

注释:

  • 斩木:砍伐树木,制作渔具。
  • 寒鱼:寒冷水域中的鱼。
  • 家此:在此处栖息、生活。
  • 遗裔:后代,指鱼的幼体。
  • 临川:指在河边,象征诗人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
  • 凝睇:凝视,深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龟蒙(约公元835-883年),唐代诗人,字子野,号天池,吴人。他以写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有哲理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渔业兴盛之际,诗人通过渔具的描写,反映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陆龟蒙的《渔具诗》通过描绘渔具的制作与使用,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诗的开头以“斩木置水中”引入,形象地表现了渔具的制作过程,接着描绘了鱼类在这个结构中生存的场景,生动而富有画面感。随着春天的到来,冰雪融化,渔具的威力显现,无一幸免的鱼类代表了自然界的脆弱,令人深思。

诗中“所托成祸机”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类活动后果的忧虑,暗示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人类行为的潜在危害。这种反思不仅使人警醒,更引发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归思,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斩木置水中:描绘砍伐树木并放入水中,暗示渔具的制作。
    • 枝条互相蔽:树枝交错,形成遮蔽,象征鱼类的栖息环境。
    • 寒鱼遂家此:鱼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表现出它们对环境的依赖。
    • 春冰忽融冶:春天冰雪融化,渔具发挥作用,暗示生态的变化。
    • 尽取无遗裔:捕捞到的鱼无一幸存,象征对自然资源的掠夺。
    • 所托成祸机:对人类行为的反思,表明渔具带来的祸害。
    • 临川一凝睇:诗人在河边凝视,表现对自然的思考和感慨。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 主题思想:全诗强调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警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珍惜与保护。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与自然,鱼类的栖息地。
  • 树木:象征人类的活动与资源的利用。
  • :代表自然界的生命,脆弱而需要保护。
  • 春冰: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生态的微妙平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鱼”指的是什么? A. 暖水中的鱼
    B. 寒冷水域中的鱼
    C. 干燥的鱼

  2. “所托成祸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人类行为后果的反思
    C. 对渔具的赞美

  3. 诗人在哪个季节捕捞鱼类?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龟蒙与白居易的渔具主题诗作,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类活动的反思。陆龟蒙侧重于渔具对生态的影响,而白居易则更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陆龟蒙诗集》

相关查询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送康太守 送张五归山 登裴秀才迪小台 辋川集。欹湖 奉寄韦太守陟 观别者 登河北城楼作 早春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丿字旁的字 包含领的词语有哪些 微不足道 豆字旁的字 无万大千 忘却 江山之恨 糸字旁的字 亅字旁的字 苦思恶想 孤儿寡母 亠字旁的字 感应电流 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屡见不鲜 包含肚的成语 有声带 干卿底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