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张五归山》

时间: 2025-05-01 00:30:11

诗句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0:11

原文展示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白话文翻译

送你离去,我心中满是惆怅,接下来又要送走谁呢?
我们几天一起携手而行,今天却要一人先行离去。
东山上有我的茅屋,希望能为你扫去荆棘的门扉。
我本来应该感谢官场的离去,怎么能让心中的牵挂违背呢?

注释

  • 惆怅:忧伤、失意的情感。
  • 拂衣:拂去衣物,指离别的动作。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象征隐逸的生活。
  • 荆扉:荆棘所构成的门,象征艰难和困扰。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隐含了隐士文化的背景。东山是隐士归隐的理想之地,代表着对官场的厌倦和向往自由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维(701-761),字摩诘,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常表现自然美和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王维在仕途上曾遭遇波折,诗中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情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在官场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送张五归山》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简洁的语言与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全诗以“送君”为起始,开篇便流露出一种惆怅的情绪,传达出即将分别的无奈。接着,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几日携手的美好时光,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

在描绘东山茅屋的意象时,诗人展现了归隐山林的理想生活。茅屋不仅是对个人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一种对世俗官场的轻视与脱离。最后,诗人表明了对官场的谢绝,一方面是对社会责任的逃避,另一方面则是对内心真实情感的坚持。这种情感的纠结和思考,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送君尽惆怅”:即将送别朋友,心中充满惆怅。
  • “复送何人归”:在送走一位朋友后,又将送走谁呢,表现了孤独感。
  • “几日同携手”:回忆起和朋友在一起的日子,感慨时光短暂。
  • “一朝先拂衣”:一朝之间,朋友已然离去,带有无奈与惆怅。
  • “东山有茅屋”:描绘理想的归隐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幸为扫荆扉”:希望能为朋友的归来清扫障碍,体现了对友人的关心。
  • “当亦谢官去”:表示对官场的厌倦,想要远离世俗。
  • “岂令心事违”:即使离开官场,也不愿违背心中的理想与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送君”和“复送”,形成呼应,增强音韵美。
  • 意象:东山、茅屋等象征隐逸生活,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对离别的惆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王维内心深处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东山:象征隐逸与自然的理想之地,反映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茅屋:象征简单与朴素的生活方式,寄托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 荆扉:象征人生路上的艰难与阻碍,表现出对友人的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山”象征什么? a) 官场
    b) 隐逸生活
    c) 战场

  2. “送君尽惆怅”中“惆怅”指的是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忧伤
    c) 愤怒

  3.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a) 向往
    b) 厌倦
    c) 追求

答案

  1. b) 隐逸生活
  2. b) 忧伤
  3. b) 厌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
  • 《山居秋暝》 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张五归山》与李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现送别之情,但王维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李白则显得豪放洒脱。

参考资料

  • 《王维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呼沱河 与正夫朋元游陈侍御园 题蜀果图四首 其二 樱桃 病中绝句 满江红·天气新晴 宜男草 张正字母夫人朱氏挽词 淳熙五年四月二日,直宿玉堂,怀旧二绝句 登西楼 晁子西寄诗谢酒,自言其家数有逝者,词意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皤的词语有哪些 臼字旁的字 孀节 雄飞突进 才疏计拙 米字旁的字 初露锋芒 师姑草 违开头的成语 虫字旁的字 珥彤 車字旁的字 借寇兵,赍盗粮 父字头的字 命薄相穷 衔胆栖冰 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千仓万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