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3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32:46
《感遇二首》
作者:柳宗元 〔唐代〕
西陆动凉气,惊乌号北林。
栖息岂殊性,集枯安可任。
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
徒嗟日沈湎,丸鼓骛奇音。
东海久摇荡,南风已骎骎。
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
众情嗜奸利,居货捐千金。
危根一以振,齐斧来相寻。
揽衣中夜起,感物涕盈襟。
微霜众所践,谁念岁寒心。
旭日照寒野,鸒斯起蒿莱。
啁啾有馀乐,飞舞西陵隈。
回风旦夕至,零叶委陈荄。
所栖不足恃,鹰隼纵横来。
《感遇二首》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第一首诗的开头描绘了秋天的凉意,乌鸦在北林中悲鸣,显示出一种萧瑟的气氛。诗中提到大雁飞去不再返回,象征着失去和无法挽回的往事。诗人感叹人们沉迷于物质利益,抛弃了真正的价值。接着,描写了东海波涛汹涌,南风拂面,天色渐暗,星星显得忧虑。最后,诗人感受到外界的冷漠和内心的孤独。第二首诗则描绘了秋冬的自然景象,旭日照耀着寒冷的原野,鸟儿欢快地鸣叫,然而诗人却感到栖身之地不再安全,鹰隼的来袭让人不安。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宗元,号柳河,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及政治家。他与王勃、贾岛并称为“初唐三杰”,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柳宗元被贬期间,表现了他对当时社会动荡及自身处境的深切感受。诗中流露出对理想的失落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挣扎。
《感遇二首》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与感慨。首首诗中,柳宗元以清新的自然描写作为引子,带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反思,展现了他对人性、对社会的敏锐洞察。诗中的意象如“西陆动凉气”、“东海久摇荡”等,通过自然的变化折射出人世的纷扰与诗人的孤独感。诗人通过描写环境的冷清,表达了对人心冷漠的失望,并对世俗利益的嗜好表示不满。这种对比让人更加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在艺术手法上,柳宗元善用对仗和排比,使得诗句更为凝练,情感更为深厚。此外,诗中多处运用典故与象征,增强了诗的意境,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外在自然的描绘,又有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一篇值得深思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社会冷漠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对理想与真情的追求,表达了对世俗的批判与对内心孤独的认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鸿鹄”象征什么?
“微霜众所践”中“微霜”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柳宗元与王维在描绘自然景色时,都带有深刻的情感,但柳宗元的作品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孤独与对社会的反思,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位诗人在意象使用上均富有诗意,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