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7:38
烟生遥岸隐,月落半崖阴。连山惊鸟乱,隔岫断猿吟。
烟雾在远处的岸边升起,月亮在悬崖的一半隐没。连绵的山峦惊动了飞鸟,远处的山峦中传来猿猴的啼声。
本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其描写的自然景象常见于唐代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尚文重武,政治才能卓越,开创“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之一。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自然和战争场景,风格雄浑而又细腻。
《辽东山夜临秋》创作于李世民统治时期,反映出诗人在辽东地区的秋夜所感受到的自然美景与内心的宁静。这首诗可能是在战争休息之余,借秋夜的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展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这首诗以秋夜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烟、月、山、鸟、猿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富有动感的山水画面。首句“烟生遥岸隐”以“烟”字开头,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隐喻着秋天的寒意与孤寂。接着“月落半崖阴”,月亮的落下不仅代表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夜的来临。这里的“半崖阴”则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后两句“连山惊鸟乱,隔岫断猿吟”则通过描写动静结合的自然景象,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结构紧凑,音韵和谐,体现了唐代诗歌追求意境与情感交融的艺术特点。李世民在诗中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也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思索,呈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美。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感慨与思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怀与哲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月落半崖阴”中的“阴”指的是什么?
此诗通过哪些自然元素描绘了秋夜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