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赋得临池柳》

时间: 2025-05-01 01:47:40

诗句

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

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7:40

诗词名称: 赋得临池柳
作者: 李世民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诗歌内容:
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


原文展示:
赋得临池柳
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
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

白话文翻译:
岸边曲折的柳树在阳光下投下浓密的阴影,波光荡漾,影子也变得稀疏。再把眉间的翠色,映入水中,如同在镜子中轻柔展开。


注释:

  • 岸曲:岸边弯曲的地方。
  • 丝阴:细长的柳条投射出的阴影。
  • 波移:波浪的流动。
  • 带影疏:影子变得稀疏。
  • 眉里翠:形容眉毛的颜色如柳绿般清新。
  • 镜中舒:像在水中镜像般舒展。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著名的典故,但柳树常常象征柔美和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政绩卓著,开创了“贞观之治”。他不仅是政治家,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赋得临池柳》创作于李世民在外出游玩时,目睹柳树与水波的美丽景象,心生感悟,写下此诗,以抒发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柔美瞬间的珍惜。


诗歌鉴赏:
《赋得临池柳》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优美诗作,诗中通过描写柳树与水波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开头两句以“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描绘了岸边柳树的影子在水面的变化,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后两句“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则通过细腻的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对美好事物的感悟。

整首诗情景交融,柳树的柔美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柔情与细腻,水波的流动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李世民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情感世界紧密结合,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既清新又富有诗意的情感体验。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岸曲丝阴聚”:描绘了岸边柳树弯曲的形态,所投射出的阴影浓密而聚集。
    • “波移带影疏”:水波荡漾,影子随着波动而变得稀疏,展现了动态美。
    • “还将眉里翠”:将眉间的绿色与柳树相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柔和情感。
    • “来就镜中舒”:如同水面是镜子,映射出舒展的景象,体现出一种自然与心境的和谐。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的翠色比作眉间的颜色,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通过“波移”赋予水波以生命,使其显得更为生动。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美好瞬间的珍视与感悟,反映了诗人对柔美与和谐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情。


意象分析:

  • 柳树:象征柔美、细腻,常与思念及情感相连。
  • 水波:象征流动与变化,隐喻时间的流逝。
  • 镜子:象征自我反思与内心世界的映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岸曲丝阴聚”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夕阳西下
    B. 柳树的阴影
    C. 水波涟漪

  2. “波移带影疏”中,“波”指的是什么?
    A. 风
    B. 水波
    C. 云彩

  3. 诗中提到的“眉里翠”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忧伤
    B. 自然的美丽
    C. 诗人的柔情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李世民的《赋得临池柳》均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李白的诗更为豪放,李世民则倾向于细腻与柔和,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世民诗文集》
  • 《唐代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 石塘濑听猿 昭君辞 古意诗 咏湖中雁 咏新荷应诏 别范安成 咏芙蓉 夜夜曲 晚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再做道理 繁积 怨家债主 三请诸葛亮 齊字旁的字 甘字旁的字 眼圈 事过情迁 釆字旁的字 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音容笑貌 中正九品 舌字旁的字 迹地 秃宝盖的字 招摇过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