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4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43:19
四时运灰琯,一夕变冬春。
送寒馀雪尽,迎岁早梅新。
四季的轮回如同灰烬般消散,一夜之间冬天变成了春天。送走了寒冷,剩下的雪也已融尽,迎来了新年的早梅盛开。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其主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和新年的喜庆气氛。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清高,早梅开放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的希望。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以其政治才能和文化成就而著称。他推行的“贞观之治”使唐朝进入了繁荣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年末新春之际,诗人借宴请侍臣之时,抒发对新年的期盼与庆祝,体现了对岁月更替的感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世民的《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以其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新年到来的期待。诗的开头“四时运灰琯”,用“灰琯”象征过去的结束,暗示着岁月的无情流逝,给人一种淡淡的伤感;而“一夕变冬春”则传达了自然界的神奇变化,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抓住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接下来的“送寒馀雪尽,迎岁早梅新”则更是将主题推向欢快的高潮。从送走寒冷的冬天,到迎接春天的早梅,诗中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彰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信心。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对旧年的告别,也有对新年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丰富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新年的期待,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灰琯”象征什么?
“迎岁早梅新”中“早梅”象征什么?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