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3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31:31
系缆行春桥,策杖茶磨岭。
烟鬟浸湖渌,开奁晓妆靓。
飞鸟没何处,了了见帆影。
秀色接楞伽,窅然异尘境。
杂花不知名,香气幽且静。
微风淡疏襟,斜阳恋余景。
徘徊松桂阴,翠泼秋衫冷。
将船系在春日的桥上,拄着拐杖走在茶磨岭上。
烟雾缭绕的湖水,映衬着清晨妆容的娇美。
飞鸟不知飞往何处,隐约能看到帆影。
秀丽的风景与佛教寺庙相接,恍若置身于一个异世的境地。
杂花无名,散发着幽静而芬芳的气息。
微风轻拂衣襟,斜阳依依恋着余晖的景色。
徘徊在松树和桂花的阴影下,秋日的寒意渗透了我的衣衫。
潘曾莹,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他的诗歌常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茶磨山》写于诗人游历茶磨岭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该诗歌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茶磨山》是一首描绘春日山水景色的诗,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开篇以“系缆行春桥”引入,立刻让人感到一种悠然自得的情境。接着,诗人通过“烟鬟浸湖渌”描绘出湖面晨雾弥漫的美丽图景,构成一种悠远而静谧的气氛。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飞鸟没何处,了了见帆影”的意象,构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空间感,仿佛时间在此静止,令人心生遐想。而“秀色接楞伽,窅然异尘境”则进一步强调了宁静与超脱的境界,表现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杂花不知名,香气幽且静”展现了自然的丰富多彩,仿佛在诉说着每一种花都拥有自己的故事。最后,通过“徘徊松桂阴,翠泼秋衫冷”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诗人感受到秋日的寒意,同时又被自然的美所包围,形成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感悟。
整体而言,潘曾莹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使整首诗充满了清新、幽静的气息,令人陶醉其中。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自然的热爱。诗人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思索。
诗中提到的“春桥”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桥
b) 春天的桥
c) 夏天的桥
d) 冬天的桥
“飞鸟没何处”中,飞鸟的去向是?
a) 清晰可见
b) 不知去向
c) 在树上
d) 飞回家
诗中描述的意境是什么?
a) 繁华喧闹
b) 寂静幽远
c) 伤感落寞
d) 热闹欢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