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茶磨山》

时间: 2025-04-25 17:31:31

诗句

系缆行春桥,策杖茶磨岭。

烟鬟浸湖渌,开奁晓妆靓。

飞鸟没何处,了了见帆影。

秀色接楞伽,窅然异尘境。

杂花不知名,香气幽且静。

微风淡疏襟,斜阳恋余景。

徘徊松桂阴,翠泼秋衫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31:31

原文展示:

系缆行春桥,策杖茶磨岭。
烟鬟浸湖渌,开奁晓妆靓。
飞鸟没何处,了了见帆影。
秀色接楞伽,窅然异尘境。
杂花不知名,香气幽且静。
微风淡疏襟,斜阳恋余景。
徘徊松桂阴,翠泼秋衫冷。

白话文翻译:

将船系在春日的桥上,拄着拐杖走在茶磨岭上。
烟雾缭绕的湖水,映衬着清晨妆容的娇美。
飞鸟不知飞往何处,隐约能看到帆影。
秀丽的风景与佛教寺庙相接,恍若置身于一个异世的境地。
杂花无名,散发着幽静而芬芳的气息。
微风轻拂衣襟,斜阳依依恋着余晖的景色。
徘徊在松树和桂花的阴影下,秋日的寒意渗透了我的衣衫。

注释:

  • 系缆:系船的缆绳,表示船只停靠。
  • 行春桥:春天的桥,行走在桥上。
  • 策杖:用拐杖,表示年长或需要支撑。
  • 茶磨岭:茶磨岭可能是指磨茶的地方,象征着闲适和雅致。
  • 烟鬟:指烟雾缭绕的样子,常用以形容水面或山间的晨雾。
  • 了了:指隐约可见的样子。
  • 楞伽:古代佛教寺庙,象征着宁静和超脱。
  • 窅然:深远而隐秘的样子。
  • 杂花不知名:形容各种花卉,未必都能辨认其名。
  • 微风淡疏襟:轻柔的风拂过衣襟,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 翠泼秋衫冷:形容秋天的寒冷,衣衫被翠绿的树影映衬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曾莹,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他的诗歌常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茶磨山》写于诗人游历茶磨岭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该诗歌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茶磨山》是一首描绘春日山水景色的诗,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开篇以“系缆行春桥”引入,立刻让人感到一种悠然自得的情境。接着,诗人通过“烟鬟浸湖渌”描绘出湖面晨雾弥漫的美丽图景,构成一种悠远而静谧的气氛。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飞鸟没何处,了了见帆影”的意象,构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空间感,仿佛时间在此静止,令人心生遐想。而“秀色接楞伽,窅然异尘境”则进一步强调了宁静与超脱的境界,表现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杂花不知名,香气幽且静”展现了自然的丰富多彩,仿佛在诉说着每一种花都拥有自己的故事。最后,通过“徘徊松桂阴,翠泼秋衫冷”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诗人感受到秋日的寒意,同时又被自然的美所包围,形成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感悟。

整体而言,潘曾莹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使整首诗充满了清新、幽静的气息,令人陶醉其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系缆行春桥:船只停靠在春天的桥上,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
  2. 策杖茶磨岭:诗人拄着拐杖在茶磨岭上行走,暗示年长与悠闲。
  3. 烟鬟浸湖渌:湖水中弥漫着晨雾,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4. 开奁晓妆靓:清晨的湖面如同女子妆容般美丽,形象生动。
  5. 飞鸟没何处:飞鸟去向不明,增添了景色的神秘感。
  6. 了了见帆影:隐约可见的帆影,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7. 秀色接楞伽:优美的风景与寺庙相连,寓意灵性与宁静。
  8. 窅然异尘境:仿佛进入了一个远离尘世的境界。
  9. 杂花不知名:多样的花卉,虽然不知名但散发着香气。
  10. 香气幽且静:花香清幽而宁静,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
  11. 微风淡疏襟:微风轻轻吹拂,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
  12. 斜阳恋余景:斜阳依恋着即将消失的美丽景色。
  13. 徘徊松桂阴:在松树和桂花的阴影下徘徊,感受自然的宁静。
  14. 翠泼秋衫冷:秋天的寒意透过翠绿的树影,渗透衣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鬟浸湖渌”,将湖面比作美人的发鬟。
  • 拟人:如“斜阳恋余景”,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自然的热爱。诗人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桥:象征着新的开始与生机。
  • 茶磨岭:代表了悠闲与雅致的生活方式。
  • 烟鬟:隐喻着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 飞鸟:象征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
  • 杂花:象征自然的多样性与生命的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桥”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桥
    b) 春天的桥
    c) 夏天的桥
    d) 冬天的桥

  2. “飞鸟没何处”中,飞鸟的去向是? a) 清晰可见
    b) 不知去向
    c) 在树上
    d) 飞回家

  3. 诗中描述的意境是什么? a) 繁华喧闹
    b) 寂静幽远
    c) 伤感落寞
    d) 热闹欢庆

答案:

  1. b) 春天的桥
  2. b) 不知去向
  3. b) 寂静幽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的宁静,但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李白的《庐山谣》则表现出对壮丽山水的赞美,情感更加奔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潘曾莹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艺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陵新亭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谿中双舞鹤诗以见志 入朝曲(一作鼓吹入朝曲)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望夫山 和卢侍御通塘曲 送殷淑三首 飞龙引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君马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进场 躬体力行 丧天害理 大颠 积思广益 示字旁的字 乌梅 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死之药 剽疾轻悍 車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柄事 隹字旁的字 小心敬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