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夜怀程序伯茂才赋此奉寄并索画 其一》

时间: 2025-05-04 00:25:24

诗句

竹翠捎窗露气清,鸥波一片照人明。

听风听水寻常事,要向秋堂画月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5:24

原文展示:

竹翠捎窗露气清,鸥波一片照人明。
听风听水寻常事,要向秋堂画月声。

白话文翻译:

竹子的翠绿映照着窗外的露水,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鸥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飞翔,照得人心明亮。聆听风声与水声是寻常的事情,但在这个秋天的夜晚,似乎更应该在秋堂上描绘出月亮的声音。

注释:

  • 竹翠:翠绿的竹子,象征生机与清新。
  • 窗露:窗外的露水,清晨或夜晚的清新气息。
  • 鸥波:指海鸥在水面上飞翔,波光粼粼,意象生动。
  • 秋堂:秋天的房间或环境,暗示诗人独处于此时此刻。
  • 画月声:描绘月亮的声音,富有诗意,暗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秋堂”可理解为诗人所处的环境,结合秋天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深沉的氛围。
  • “听风听水”则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所追求的闲适生活,强调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曾莹,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生于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常带有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夜,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感受,反映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美好事物的描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秋夜的静谧画面。开头两句“竹翠捎窗露气清,鸥波一片照人明”,以竹子的翠绿和水中的鸥鸟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明亮的氛围。诗人用“窗露”描绘出秋夜的清冷,带给读者一种清新的感觉。而“听风听水寻常事”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表面看似平常的事物,却在此刻显得尤为珍贵。最后一句“要向秋堂画月声”,则是诗人的一种愿望,希望能将秋夜的美好通过艺术表现出来,传递给他人。整首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翠捎窗露气清:竹子翠绿,窗外的露水清新,描绘出秋夜的清幽。
  2. 鸥波一片照人明:鸥鸟在水面飞翔,波光反射出明亮的光芒,增添了夜的生动感。
  3. 听风听水寻常事:聆听风声和水声是常见的事,体现出诗人对自然声响的敏锐感受。
  4. 要向秋堂画月声:渴望在这个秋夜描绘出月亮的声音,表达对艺术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把月亮的声音与绘画结合,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通过“画月声”赋予声音以形象,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秋夜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艺术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清新、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新、生命力。
  • 露水:象征纯净、清凉。
  • 鸥鸟:象征自由、洒脱。
  • 秋夜:象征宁静、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竹翠”指的是什么?

    • A. 竹子的颜色
    • B. 竹子的香气
    • C. 竹子的形状
    • D. 竹子的声音
  2. “画月声”代表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 A. 画画
    • B. 听音乐
    • C. 追求美好
    • D. 写诗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月夜的孤独与思念,情感更加深沉。
  • 《静夜思》:通过月亮引发的思乡之情,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本诗的宁静自然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野庵分题 草茵 悲秋辞 赠董少姬 寓武昌郡寄真定刘晋川先生 其一 后圃石榴初为夏日所暴得秋雨所烂易落雀又从 宫词 登凤山 过云霄别吴少渠吴驰书代送至盘陀有缁衣之赠湖海之叹赋此奉答 其二 客中得云浦书以舟见招 崇德楼怀古八首为彭城马子津赋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涌结尾的成语 革字旁的字 返哺之私 艮字旁的字 维娄 求签问卜 拔山盖世 幺字旁的字 轭缚 金口玉言 齿字旁的字 优柔厌饫 伐罪吊民 言字旁的字 行坐不安 九十其仪 包含淹的成语 戴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