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4:2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4:27:41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
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
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於万斯年,不遐有佐。
这首诗描绘了周朝的伟大与哲理王的治理。三位祖先在天上,王位在京城。王位在京城,世人都追求德行。长久以来,人们说要遵循命运,这是成王的信任。成王的信任,成为下土的榜样。人们长久以来追求孝道,孝道是维系家庭的根本。美好的一位君主,顺应德行而治国。人们长久以来追求孝道,昭彰了继承的衣钵。昭彰的精神传承,捆绑着祖先的武德。经历万年,接受来自天的恩泽。接受天的恩泽,四方人民前来庆贺。经历万年,不远处有助力。
作者介绍: 此诗作者不详,属于先秦时期的作品。先秦诗歌多表达对历史、德行与治国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诗作反映了周朝时期对政权合法性与德行的重要性,强调君主的责任与道德。
《下武》是一首极具历史感和哲理性的诗作,它通过对周朝哲王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统治者德行的崇高追求。诗中提到的“哲王”不仅是政治上的领袖,更是道德的楷模,象征着理想国的治理之道。诗句中反复提到的“孝思”,强调了家庭伦理及对祖先的尊重,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的要求,更是对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严谨的对仗和稳定的节奏,传达出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气质。诗中提到的“受天之祜”,不仅表达了对天命的尊重,也隐含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了古人对命运的敬畏与信仰。
此外,诗中通过“永言配命”与“昭哉嗣服”的反复,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使得整首诗更具音乐性。通过这些修辞手法,诗人不仅传达了对理想君主的赞美,同时也呼唤后人以德行为重,传承孝道,以实现个人与国家的和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倡导孝道与对祖先的尊重,同时寄托了人们对理想君主的向往与对未来的祝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武》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爱国情怀
B. 德行与孝道
C. 自然景色
诗中提到的“哲王”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统治者?
A. 汉朝
B. 周朝
C. 唐朝
“受天之祜”表明了什么思想?
A. 对命运的无奈
B. 对天命的尊重与感恩
C.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