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下武》

时间: 2025-05-09 14:27:41

诗句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

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

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於万斯年,不遐有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4:27:41

原文展示: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
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
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於万斯年,不遐有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周朝的伟大与哲理王的治理。三位祖先在天上,王位在京城。王位在京城,世人都追求德行。长久以来,人们说要遵循命运,这是成王的信任。成王的信任,成为下土的榜样。人们长久以来追求孝道,孝道是维系家庭的根本。美好的一位君主,顺应德行而治国。人们长久以来追求孝道,昭彰了继承的衣钵。昭彰的精神传承,捆绑着祖先的武德。经历万年,接受来自天的恩泽。接受天的恩泽,四方人民前来庆贺。经历万年,不远处有助力。

注释:

  • 下武: 指的是周朝的武王,武王是周朝的开国之君。
  • 哲王: 指明智的君主,具有高尚的德行和治国才能。
  • 三后: 指的是周朝的三位祖先,可能指的是远古的轩辕、黄帝等。
  • 配命: 顺应命运,听从天命。
  • 成王之孚: 成王的信任与德行。
  • 孝思: 孝道的思想,强调对父母和祖先的尊敬与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此诗作者不详,属于先秦时期的作品。先秦诗歌多表达对历史、德行与治国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诗作反映了周朝时期对政权合法性与德行的重要性,强调君主的责任与道德。

诗歌鉴赏:

《下武》是一首极具历史感和哲理性的诗作,它通过对周朝哲王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统治者德行的崇高追求。诗中提到的“哲王”不仅是政治上的领袖,更是道德的楷模,象征着理想国的治理之道。诗句中反复提到的“孝思”,强调了家庭伦理及对祖先的尊重,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的要求,更是对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严谨的对仗和稳定的节奏,传达出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气质。诗中提到的“受天之祜”,不仅表达了对天命的尊重,也隐含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了古人对命运的敬畏与信仰。

此外,诗中通过“永言配命”与“昭哉嗣服”的反复,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使得整首诗更具音乐性。通过这些修辞手法,诗人不仅传达了对理想君主的赞美,同时也呼唤后人以德行为重,传承孝道,以实现个人与国家的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下武维周: 周朝的建立与武王的功绩密切相关。
  2. 世有哲王: 形容周朝有明智的君主,治理有道。
  3. 三后在天: 祖先的神灵仍在天上庇佑。
  4. 王配于京: 君主在京城治理国家。
  5. 世德作求: 世人崇尚德行。
  6. 永言配命: 人们长久以来都遵循天命。
  7. 成王之孚: 成王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8. 下土之式: 成为下土(人民)效仿的榜样。
  9. 永言孝思: 长久以来人们追求孝道。
  10. 孝思维则: 孝道是维持家庭和睦的基础。
  11. 媚兹一人: 赞美这一位贤明的君主。
  12. 应侯顺德: 君主顺应德行治理国家。
  13. 永言孝思: 重申孝道的重要性。
  14. 昭哉嗣服: 昭示出传承的意义。
  15. 昭兹来许: 传承和信任的回归。
  16. 绳其祖武: 以祖先的武德为准则。
  17. 於万斯年: 历经万年,天赐福泽。
  18. 受天之祜: 受到天的庇佑。
  19. 四方来贺: 各方送来祝贺。
  20. 於万斯年: 在万年之久,持续有助力。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之间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重复: 通过“永言”与“孝思”的重复,强调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倡导孝道与对祖先的尊重,同时寄托了人们对理想君主的向往与对未来的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哲王: 明智的统治者,象征着理想的领导。
  • 孝思: 对于孝道的追求,象征着伦理道德。
  • 三后: 祖先的精神,体现历史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武》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爱国情怀
    B. 德行与孝道
    C. 自然景色

  2. 诗中提到的“哲王”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统治者? A. 汉朝
    B. 周朝
    C. 唐朝

  3. “受天之祜”表明了什么思想? A. 对命运的无奈
    B. 对天命的尊重与感恩
    C.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国风·周南·关关雎鸠》
  • 《离骚》屈原

诗词对比:

  • 对比《下武》和《离骚》,两者都强调了道德与理想,但《离骚》更多表现个人的情感与理想追求,而《下武》则更着重于社会伦理与君主德行。

参考资料:

  • 《先秦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周易与诗经的关系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清平乐·□□晴树 临江仙·翦翦春水出万壑 木兰花慢·二分春是雨 浪淘沙·香雾湿云环 风入松(闰元宵) 满江红(己酉春日) 临江仙(怀辰州教授赵学舟) 西江月(题墨水仙) 清平乐(题墨仙双清图) 蝶恋花(秋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烟花贱质 封赐 矛字旁的字 迁风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比肩系踵 手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元恶大憝 缩屋称贞 黽字旁的字 包含罗的成语 反文旁的字 移市 水性 霾昏 包含悯的词语有哪些 剪须和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