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大雅·民劳》

时间: 2025-05-02 14:55:49

诗句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无纵诡随,以谨无良。

式遏寇虐,憯不畏明。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

惠此中国,以为民逑。

无纵诡随,以谨惛怓。

式遏寇虐,无俾民忧。

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

惠此京师,以绥四国。

无纵诡随,以谨罔极。

式遏寇虐,无俾作慝。

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

惠此中国,俾民忧泄。

无纵诡随,以谨丑厉。

式遏寇虐,无俾正败。

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

惠此中国,国无有残。

无纵诡随,以谨缱绻。

式遏寇虐,无俾正反。

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55:49

原文展示:

《大雅·民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无纵诡随,以谨无良。
式遏寇虐,憯不畏明。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
惠此中国,以为民逑。
无纵诡随,以谨惛怓。
式遏寇虐,无俾民忧。
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
惠此京师,以绥四国。
无纵诡随,以谨罔极。
式遏寇虐,无俾作慝。
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
惠此中国,俾民忧泄。
无纵诡随,以谨丑厉。
式遏寇虐,无俾正败。
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
惠此中国,国无有残。
无纵诡随,以谨缱绻。
式遏寇虐,无俾正反。
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人民的辛劳与对安定生活的渴望。诗中提到,人民辛劳不息,期盼小康的生活。希望通过施惠于中国,来安抚四方。不可纵容歪风邪气,必须谨慎对待不良行为。要遏制劫掠与虐待,令人民不再畏惧。以柔和的方式使远方的人归附,稳定我们的王朝。接下来的句子重申了人民的辛劳,期待国家的惠泽能够成为民众的依靠。诗中强调了遏制对人民的伤害,确保人民的安宁与幸福。

注释:

  1. 民亦劳止:人民也在辛劳,表达了对人民劳动的关心。
  2. 小康:指的是一种相对富裕的生活状态。
  3. 惠此中国:给予中国的恩惠,强调施惠的目的。
  4. 无纵诡随:不容许歪风邪气滋生。
  5. 式遏寇虐:要遏制侵略与虐待行为。
  6. 敬慎威仪:要敬重并保持威严,接近有德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大雅·民劳》是《诗经》中的一篇,作者为佚名,属于先秦时期的诗歌作品。此时期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与民众生活,强调国家和谐与民众安康。

创作背景:

创作于周朝时期,社会动荡,民众生活艰辛。诗歌旨在抒发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并呼唤统治者施恩惠于百姓,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诗歌鉴赏:

《大雅·民劳》展示了先秦时期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与对统治者的期盼。诗中通过反复的“民亦劳止”,强调了人民的辛劳与对小康生活的渴求,展现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整首诗构架严谨,有着极强的对称性和韵律感,使得诗意更加深邃。

诗人在字里行间中传达出对统治者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倾听民声,施予恩惠,遏制暴虐,保障民众的安宁。通过使用“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表达,诗人不仅关注国内的安定,也在意国家与外部的和谐关系,表现出广阔的视野和责任感。

诗中对“无纵诡随”的警示,揭示了当时社会面临的种种不良现象,呼吁统治者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实现民众的安稳与幸福。整首诗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渗透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人民辛劳不息,期盼小康的生活。
  2.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希望施惠于中国,安抚四方百姓。
  3. 无纵诡随,以谨无良。:不可纵容歪风邪气,要谨慎对待不良行为。
  4. 式遏寇虐,憯不畏明。:应当遏制侵略与虐待,让人民不再惧怕。
  5.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以柔和的方式使远方的人归附,稳定王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民亦劳止”与“惠此中国”。
  • 反复:多次使用“民亦劳止”,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比喻:通过“惠”与“绥”的比喻,表现出统治者对百姓的关切与责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呼唤统治者对民众的关怀与施惠,强调安定社会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社会基础和国家的未来。
  2. 小康:代表着富裕与安定的生活。
  3. :寓意着恩惠与关怀,象征着和谐的统治。
  4. 寇虐:象征着社会的不安与外部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大雅·民劳》主要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赞美

  2. 诗中提到的“惠此中国”是指什么? A. 施恩于百姓
    B. 远征四方
    C. 追求财富

  3. 诗中反复出现的“民亦劳止”想要表达什么? A. 人民的安宁
    B. 人民的辛劳与期望
    C. 人民的无奈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诗经·周南·关关雎鸠》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大雅·民劳》与《关关雎鸠》同样出自《诗经》,但前者关注的是社会的安定与民生,后者则更注重爱情与情感的表达。两者都展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更现实,后者更抒情。

参考资料:

  1. 《诗经》解读
  2. 《先秦文学概论》
  3. 《中国古代诗词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兼寄韦韶州 白沙渡(属剑州) 乘雨入行军六弟宅 次空灵岸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其二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掖门在两旁如人之臂掖) 远怀舍弟颖、观等 送元二适江左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缺疑 鹿字旁的字 品头论足 玄字旁的字 木冰 经纶济世 民脂民膏 深见远虑 业字旁的字 啴啍 曰字旁的字 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支字旁的字 千乘之王 不易之典 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鸟面鹄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