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热》

时间: 2025-05-06 02:15:51

诗句

山气烛烛旱火光,墙头枯草半青黄。

饥肠惯作晴雷吼,且乞梧桐一夜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5:51

原文展示

秋热
方岳 〔宋代〕

山气烛烛旱火光,
墙头枯草半青黄。
饥肠惯作晴雷吼,
且乞梧桐一夜凉。

白话文翻译

在山间的热气蒸腾,像火焰般耀眼,
墙头的枯草半青半黄。
饥饿的肚子常常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不妨求一夜的凉风从梧桐树上吹来。

注释

  • 山气:山间的气息,这里指热气。
  • 烛烛:形容光亮明亮,像蜡烛一样。
  • 旱火光:干旱时的火光,形容炎热的天气。
  • 墙头:墙的顶端,这里指墙根部。
  • 枯草:干枯的草。
  • 饥肠:饥饿的肚子。
  • 晴雷吼:在晴天里饥肠发出的吼叫声,形容饥饿的痛苦。
  • 且乞:希望,恳求的意思。
  • 梧桐:梧桐树,常被用来象征凉爽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生卒年不详),字仲扬,号天池,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语言简练,擅长以景寓情,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气候炎热的秋季,表达人们对凉爽天气的渴望,同时反映了在干旱天气下人们的生活困境与内心的焦虑。

诗歌鉴赏

《秋热》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秋季的炎热气候以及人们对此的苦恼。首句“山气烛烛旱火光”中,方岳通过“烛烛”一词,形象地表现出山间热气的炽烈,仿佛是燃烧的火焰,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墙头枯草半青黄”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们的感受结合,枯黄的草象征着干旱的影响,也暗示了人们的生活困境。

诗的后两句“饥肠惯作晴雷吼,且乞梧桐一夜凉”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饥肠的吼叫声像晴天的雷鸣,传达出一种无奈和焦急的心情。最后一句“且乞梧桐一夜凉”则表达了对凉爽夜晚的渴望,梧桐树常被视为凉爽的象征,诗人在此请求自然的恩赐,展现出一种无助而又渴望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人们在极端气候下的生活困境和对美好环境的向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山气烛烛旱火光:描绘山间的炎热气息,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
    2. 墙头枯草半青黄:墙头的草色反映出干旱的影响,象征着生活的困境。
    3. 饥肠惯作晴雷吼:形象地表现出饥饿的痛苦,声音如雷鸣般响亮。
    4. 且乞梧桐一夜凉:渴望凉爽的夜晚,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热气比喻为火光,增强了气氛的表现力。
    • 对仗:前后两句使用了相对的意象(枯草的青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秋季的炎热与干旱,表达了人对自然环境的渴求,同时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意象分析

  • 山气:象征自然界的变化,暗示气候影响。
  • 枯草:象征生命的枯竭与环境的恶化。
  • 饥肠:象征人的生存困境与内心的焦虑。
  • 梧桐:象征凉爽、希望与自然的恩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气烛烛”的意思是: A. 山上的火光
    B. 山间的热气
    C. 山里的水流

  2. “且乞梧桐一夜凉”中,乞求的是: A. 食物
    B. 凉爽的天气
    C. 朋友的陪伴

  3. 诗中提到的“饥肠”是指: A. 食量
    B. 饥饿的感觉
    C. 肚子疼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方岳的《秋热》和李白的《夜泊牛津口》,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但《秋热》更侧重于对炎热天气的无奈,而《夜泊牛津口》则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舍弟踰日不知雪势密因再赋 述怀 火后借居君子亭书事四绝呈粹翁 次韵谢表兄张元东见寄 火后问舍至城南有感 陈叔易学士母阮氏挽词二首 二十一日风甚明日梅花无在者独红萼留枝间甚 将至杉木铺望野人居 居夷行 九日赏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鬟影 包含足的成语 鬲字旁的字 食字旁的字 頁字旁的字 情寄 励志冰檗 越古超今 钩玄提要 信从 音字旁的字 包含溲的词语有哪些 色衰爱弛 采字头的字 远猷 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浮一大瓟 奋武扬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