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1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16:22
八声甘州(送湖北招抚吴猎)
作者: 刘过 〔宋代〕
问紫岩去后汉公卿,不知几貂蝉。
谁能借留侯,著祖生鞭。
依旧尘沙万里,河洛染腥。
谁识道山客,衣钵曾传。
共记玉堂对策,欲先明大义,次第筹边。
况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
望中原驱驰去也,拥十州牙纛正翩翩。
春风早,看东南王气,飞绕星躔。
问你紫岩之后的汉朝公卿,谁知道有多少貂蝉在风华绝代。
谁能借来留侯的才智,像祖上那样策马前行。
依旧是万里尘沙,河洛之地染上了腥风血雨。
谁能认得那位道山的客人,衣钵曾经传承。
共同回忆玉堂的对策,想要先明确大义,然后筹划边防。
况且重湖八桂,袖手旁观已经多年。
远望中原,驱驰而去,手握十州的旗帜正翩翩起舞。
春风早已吹来,看看东南的王气,飞绕着星辰。
作者介绍:
刘过,宋代词人,以其词风清新、意境高远著称。他的作品多表达对家国的关怀与对历史的思考,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
《八声甘州》写于宋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及内部动荡的时期,诗人以此词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希望,寄托了对英才的渴求与对未来的展望。
《八声甘州》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时代气息的词作。词中通过问询与回忆的方式,展示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现状的思考。开头提到的“紫岩去后汉公卿”,引发读者对历史的追忆,透过对古人智慧与勇气的渴望,传递出一种对当下困局的无奈与期待。接着,诗人对国家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到“河洛染腥”的惨状,暗示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民生的苦难。随着词句的深入,诗人引入了对未来的希望,强调“大义”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最后,通过描绘春风与东南王气,诗人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向往,体现了他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切关怀。
逐句解析:
问紫岩去后汉公卿,不知几貂蝉。
提及紫岩,触发对古代公卿的思考,表达对历史英雄的怀念。
谁能借留侯,著祖生鞭。
向留侯张良求助,渴望能借助其智慧与勇气。
依旧尘沙万里,河洛染腥。
描述现实的严酷,暗示战乱与苦难。
谁识道山客,衣钵曾传。
询问能否找到传承高尚道理的人。
共记玉堂对策,欲先明大义,次第筹边。
追求明晰的大义,筹划国家边防的策略。
况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
表达对重湖地区的关注,感叹袖手旁观的无奈。
望中原驱驰去也,拥十州牙纛正翩翩。
描绘对中原的渴望,表达对国家统一的期待。
春风早,看东南王气,飞绕星躔。
以春风象征新生与希望,展望未来的光明。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对现状的忧虑、对未来的期望,体现出诗人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紫岩”是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位历史人物
C. 一种植物
答案:A
“留侯”指的是谁?
A. 张良
B. 诸葛亮
C. 曹操
答案:A
诗中提到的“东南王气”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政治气势
C. 文化底蕴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过与陆游的作品均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但刘过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智慧与现实的联系,而陆游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情感与理想的追求。两者在风格上互为补充,共同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