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3:00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我不愿意做河西的官,宁愿过着凄凉的生活。
我这个老头子害怕奔波,索性在这里轻松自在。
沉迷于酒中需要一点微薄的俸禄,
我放声高歌寄托对圣朝的期望。
回到故乡的兴致已尽,回首只见狂风呼啸。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的盛世与衰败,作品风格深受社会现实影响,常表现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官定后戏赠》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他身处动乱时代,生活困苦,深感政治腐败与个人命运的无奈。此诗写于他对官场的失望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他对理想及自由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杜甫对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由的向往。诗的开头以“我不愿意做河西的官”直接抒发了对官职的拒绝,表现出一种傲然不屈的态度。接着,通过“老夫怕趋走”展现了诗人在官场中奔波的疲惫感,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也是对官场世态的冷嘲热讽。
在“耽酒须微禄”中,诗人以饮酒自娱,表达了对现状的无奈与自嘲,也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寄托。最后两句,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归属感愈加浓烈,却又因现实的苦痛而感到无奈,回望往昔的风景,心中满是惆怅。
整首诗中,杜甫运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老者的心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既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苦痛的无奈,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诗人明确表示不愿意做地方官,宁愿过着凄凉的生活,这揭示了他对官场的绝望与拒绝。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年老的他对奔波的生活感到厌倦,于是选择在府中轻松自在,反映出对官场规则的反叛。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诗人借酒消愁,认为微薄的俸禄足够支撑自己的生活,放声高歌,寄托对理想与美好时代的向往。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对故乡的思念已无兴致,回望时只感到狂风呼啸,象征着人生的变幻与无常。
整首诗反映了杜甫在动荡时代对官场的失望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杜甫对官职的态度是:
A. 渴望
B. 厌倦
C. 忽视
“狂歌托圣朝”中的“狂歌”表示:
A. 伤感
B. 高兴
C. 放纵
诗中提到的“故山”主要代表:
A. 故乡
B. 山河
C.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