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湘妃祠》

时间: 2025-05-02 20:44:23

诗句

寒藤古木罨双扉,帝子荒祠枕翠微。

黄竹泪枯犹有恨,苍梧龙去竟无归。

神巫江上琼萧曲,山鬼云中蕙带衣。

何事婵媛多太息,骚人哀怨正声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4:23

原文展示:

寒藤古木罨双扉,帝子荒祠枕翠微。
黄竹泪枯犹有恨,苍梧龙去竟无归。
神巫江上琼萧曲,山鬼云中蕙带衣。
何事婵媛多太息,骚人哀怨正声希。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藤蔓和古老的树木笼罩着双扉,帝子的荒废祠庙依偎在翠绿的山微之中。
黄竹的泪水枯竭,却依旧充满怨恨;苍梧的龙已经离去,竟然没有归来。
神巫在江上吟唱着琼萧曲,山鬼在云中披着蕙草的衣裳。
为何婵媛如此多的叹息,骚人的哀怨之声却显得那么稀少。

注释:

  • 寒藤:寒冷的藤蔓,象征萧条和凄凉。
  • 古木:古老的树木,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重。
  • 帝子:指的是神话中的人物,可能与《离骚》中的屈原相关。
  • 黄竹:竹子的一种,通常与凄苦的情感相联系。
  • 苍梧:传说中龙的栖息地,象征离去、孤独。
  • 神巫:指代江边的巫师,代表神秘和超自然。
  • 琼萧曲:一种古代乐器的曲子,寓意哀伤。
  • 山鬼:山中的鬼神,象征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情感交织。
  • 婵媛:指美丽的女子,常与思念与伤感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韫玉,清代诗人,生于一个文学氛围浓厚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诗作多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湘妃祠》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湘妃祠是为了纪念湘妃而建,诗中表达了对失落的哀伤与思念,以及对历史的沉重感。

诗歌鉴赏:

《湘妃祠》是一首情感深邃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缅怀与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开篇以“寒藤古木罨双扉”描绘了一个荒凉、孤寂的环境,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接着提到“帝子荒祠”,将古老的神话与现实的荒废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无常。

“黄竹泪枯犹有恨”一句,表达了即使在绝望中,仍然怀有怨恨的情感,暗示着对过往情感的执念与不舍。而“苍梧龙去竟无归”则进一步强调了失去与孤独,苍梧的龙,作为神话中的生物,象征着对理想与美好事物的追求,但最终却是无归之路。

后面两句“神巫江上琼萧曲,山鬼云中蕙带衣”,则通过神秘的形象描绘了人们对自然与超自然的敬畏,表现出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最后一句“何事婵媛多太息,骚人哀怨正声希”,以婵媛的叹息作为结尾,点明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湘妃祠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结合了自然与人文,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藤古木罨双扉:寒冷的藤蔓与古老的树木遮蔽了双扉,环境显得幽静而萧条。
  2. 帝子荒祠枕翠微:帝子的祠庙荒废,依偎在翠绿的山微之中,暗示历史的遗忘。
  3. 黄竹泪枯犹有恨:尽管黄竹的泪水已经枯竭,但仍然满怀怨恨,表现出对过往情感的执念。
  4. 苍梧龙去竟无归:苍梧的龙已经离去,却没有归来的迹象,象征失落与孤独。
  5. 神巫江上琼萧曲:在江边,神巫在吟唱着琼萧的曲子,增添神秘与悲凉。
  6. 山鬼云中蕙带衣:山鬼在云中披着蕙草的衣裳,体现自然与神秘的交融。
  7. 何事婵媛多太息:为何美丽的婵媛如此多叹息,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与思念。
  8. 骚人哀怨正声希:骚人的哀怨之声显得稀少,表达了对人情冷漠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竹泪枯”暗示情感的枯竭。
  • 拟人:寒藤、古木似乎有生命,赋予环境以情感。
  • 对仗:诗歌使用了对仗的修辞,使得语言更加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失落、孤独与怀念的主题展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表达了对过去的追思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藤:象征孤寂与萧条,反映心境。
  • 古木:历史的沉重,时间的流逝。
  • 帝子:神话中的人物,代表美好与理想。
  • 黄竹:与情感相连,象征怨恨与思念。
  • 苍梧:象征失落与孤独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寒藤古木罨双扉”中的“寒藤”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孤寂
    C. 欢乐
    D. 兴奋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苍梧龙去竟无归”反映了对__的思考。

  3. 判断题: “神巫江上琼萧曲”中“琼萧”是一种乐器。
    (对/错)

答案:

  1. B
  2. 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情感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 《九歌》:同样具有神秘色彩,表现对历史与神祇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石韫玉的《湘妃祠》与屈原的《离骚》,两者均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历史的反思,但在情感表达上,石韫玉更显内敛与细腻,而屈原则更为激昂与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涵盖多位诗人的作品及解读。
  • 《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深入分析与讲解。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沁园春(月夜自和) 水龙吟(癸丑二月襄阳得捷,和刘制参韵) 己酉八桂劝驾 水调歌头(代寿昌州守叔祖) 水调歌头 其二十三 题临江驿和徐意一韵 知刘舍人咏秋千 水调歌头(乙巳九月寿城获捷,和傅山父凯歌韵) 和刘清叔檀溪韵 管顺甫以湘竹为青奴儿贶为名湘夫人赋以谢之 咏衡岳禹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胶柱鼓瑟 包含江的词语有哪些 上结尾的成语 天府之国 火字旁的字 牛兵 癶字旁的字 瞬息万变 阜字旁的字 万世之业 牙将 白鹤晾翅 丨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这般个 解腕尖刀 明鉴万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