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1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11:56
夜过峰山四闸
路出峰山麓,苍茫夜色昏。
微云常碍月,疏树不成村。
马迹穿林杪,河声迸闸门。
文襄遗爱远,舆诵至今存。
在峰山的山脚下,路途延伸,夜色苍茫而昏暗。
微薄的云彩常常遮挡着明月,稀疏的树木连成不了一个村庄。
马蹄的痕迹穿过林间的空隙,河水的声音从闸门处奔涌而出。
文襄公的遗爱至今仍在,世人传诵他的事迹。
作者介绍:石韫玉,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著称。石韫玉的诗作常富于哲理,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夜晚,诗人游历于峰山一带,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峰山作为自然景观的象征,寄托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夜过峰山四闸》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在幽静环境中的思索与感悟。首句“路出峰山麓”便引领读者进入一个苍茫的夜色之中,给人一种孤独而广阔的感觉。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微云常碍月”,让人感受到夜空的朦胧与神秘,进而“疏树不成村”则表现出自然的荒凉与孤寂,暗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在描写自然的同时,诗人又引入了历史人物“文襄”,通过“遗爱远”与“舆诵至今存”的句子,传达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摹,还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深邃的思想。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静谧的夜色,也有历史的厚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文化的思考,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刻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色,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生命、自然与文化的思考,流露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文襄”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微云常碍月”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