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3:4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3:40:26
君子非好异,本意亦从众,
居然迫所媿,难复趋一哄。
孟轲遇齐王,夫岂不欲用万锺养弟子,
乃似以利动。惟其有辞受,
百世尊道统。岂惟圣贤哉,
学者固所共。
君子并不是喜欢与众不同,
他的本意其实是跟随大众的。
然而被迫而感到羞愧,
难以再次随着大家的热潮而去。
孟子遇到齐王,难道他不想用万钟的美食来养活弟子吗?
不过他似乎是被利益所驱动。
正因为他有言辞可受,人们才尊重他的道统。
这不仅仅是圣贤,
更是学者们所共同追求的。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及政治家,以爱国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难当头,陆游心系国家,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知识分子的思考和对社会风气的批评。
《君子非好异》通过对君子与众不同的探讨,反映了陆游对道德与利益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以孟子的例子为引,阐述了君子并非真的喜好与众不同,而是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与对理想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因生存压力而不得不迎合世俗的标准,陆游对此表示忧虑。
诗中用“迫所媿”表达了知识分子的无奈和尴尬心理,尤其是面对权贵时的复杂心情。同时,陆游强调了真正的学者应当追求的是道德的传承,而非利益的驱动。这种对于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反思,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整首诗旨在探讨道德与利益之间的关系,提醒人们应当坚持真理与理想,而非盲目追随世俗的潮流。
君子在诗中代表什么?
A. 喜欢与众不同
B. 道德高尚的人
C. 追求利益的人
陆游通过哪位历史人物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A. 孟子
B. 孙子
C. 荀子
诗中提到的“万锺”象征什么?
A. 财富与利益
B. 知识与智慧
C. 权力与地位
陆游与杜甫的诗歌都反映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关心,但陆游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探讨,而杜甫则常常表现出对社会动荡的感慨与悲悯。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