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5:4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5:45:23
红残绿暗已多时,
路上山花也则稀。
藞苴余春还子细,
燕脂浓抹野蔷薇。
红花凋谢,绿叶渐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路上的山花也已稀少。
春天的余韵仍然细微,
浓艳的燕脂似的颜色,涂抹在野蔷薇上。
“燕脂”源于古代女子对美妆的追求,常用来形容红色的妆容,暗示美丽却短暂的事物。蔷薇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被用作美好与爱情的象征,结合在一起,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渐逝的感叹。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语言清新自然,诗风质朴。其作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这首诗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春夏之交,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感悟岁月的流转与美好事物的暂时性,体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杨万里的《野蔷薇》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去夏来的自然景象,诗中浓烈的色彩对比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他对生命流逝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红残绿暗已多时”,勾勒出一幅初夏的画面,红花的凋谢和绿叶的暗淡,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离去与夏天的来临。接着“路上山花也则稀”,更是映衬出夏季的寂寞,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
后两句“藞苴余春还子细,燕脂浓抹野蔷薇”,则转向对野蔷薇的细致刻画,浓艳的色彩如同浓妆般点缀着这个季节。这里的“燕脂”不仅描绘了色彩的鲜明,也暗示了美的短暂与脆弱,令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
整首诗在写景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蕴含着一种淡淡的惆怅,情感深沉而又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的短暂。
《野蔷薇》中的“燕脂”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诗中“红残绿暗”所传递的情感是?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在杜甫的《春望》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思考,但更加关注于国家的忧患与个人的苦闷,而杨万里的《野蔷薇》则偏重于自然之美的感悟与时光的流逝,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