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宣政殿前陪位观册顺宗宪宗皇帝尊号》

时间: 2025-08-02 03:33:28

诗句

楼头钟鼓递相催,曙色当衙晓仗开。

孔雀扇分香案出,

衮龙衣动册函来。

金泥照耀传中旨,玉节从容引上台。

盛礼永尊徽号毕,圣慈南面不胜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03:33:28

原文展示:

楼头钟鼓递相催,曙色当衙晓仗开。
孔雀扇分香案出,衮龙衣动册函来。
金泥照耀传中旨,玉节从容引上台。
盛礼永尊徽号毕,圣慈南面不胜哀。

白话文翻译:

在楼头,钟鼓声相继催促着,天色渐亮,衙门的晨仗开始了。
孔雀扇轻轻展开,香案上摆出了贡品,皇帝的龙袍轻轻动着,册函也随之而来。
金色的泥印照耀着,传达着皇上的旨意,玉制的节令从容地引导着上台。
盛大的礼仪使得尊号得以永远铭刻,圣明的皇帝在南面坐着,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

注释:

  • 楼头:指高楼的顶部。
  • 钟鼓递相催:钟鼓交替催促,表示时间的紧迫。
  • 曙色当衙:天色渐亮,衙门开始上班。
  • 孔雀扇:一种华丽的扇子,象征地位和权贵。
  • 衮龙衣:皇帝的龙袍,象征皇权。
  • 金泥照耀:金色泥巴,古代用于印章。
  • 玉节:玉制的节令,象征皇权的传达。
  • 圣慈南面:指皇帝坐在南面,表示尊贵。

典故解析:

  • 孔雀扇:古代皇家使用的扇子,象征权威和高贵。
  • 衮龙衣:古代皇帝专用的服装,代表天子身份。
  • 金泥:古代印章的材料,象征权力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逢,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政治、历史及风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仪式和皇权的虚幻。诗中通过描绘朝廷的礼仪,抒发了诗人对皇权的敬畏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唐代皇权的威严与礼仪的盛大。诗人用“楼头钟鼓递相催”开篇,设置了一个庄重的场景,营造出紧迫的氛围。随着“曙色当衙”的出现,诗人将时间推移至清晨,象征着新一轮的朝政开始。

接下来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孔雀扇分香案出”,通过孔雀扇的展开与香案的呈现,展现了皇室的奢华与礼仪的隆重。“衮龙衣动册函来”,则将皇权的象征与权力的传递紧密相连,突出了皇帝的尊贵与权威。

“金泥照耀传中旨,玉节从容引上台”意在强调皇帝的旨意与权威的传达,金泥和玉节作为权力的象征,强化了皇帝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最后两句“盛礼永尊徽号毕,圣慈南面不胜哀”,则表达了诗人对皇权的敬重,同时也流露出对皇帝负担与责任的同情。

整首诗在华丽的辞藻中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寓意和人文关怀,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与时局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楼头钟鼓递相催:描绘早晨的气氛,钟鼓声响起,催促人们开始一天的工作。
  2. 曙色当衙晓仗开:天色渐亮,衙门开始开张,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3. 孔雀扇分香案出:奢华的孔雀扇被展开,香案上的贡品也开始展示,体现了礼仪的尊贵。
  4. 衮龙衣动册函来:皇帝的龙袍轻轻动着,册函也被呈上,强调皇权的象征。
  5. 金泥照耀传中旨:金色的泥巴印章闪耀着光辉,象征着皇帝的旨意被传达。
  6. 玉节从容引上台:玉制的节令平静地引导着上台,进一步强调皇权的威严。
  7. 盛礼永尊徽号毕:隆重的礼仪使得尊号永存,体现了对权力的尊重。
  8. 圣慈南面不胜哀:皇帝坐在南面,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反映出对权力责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金泥照耀”和“玉节从容”,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皇权与金泥、玉节等物象结合,用以强调其重要性。
  • 拟人:通过“圣慈南面”来赋予皇帝情感,使其更具人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皇权的敬畏与对皇帝责任的同情,反映出作者对历史与权力的深刻思考,展示了盛世背后的沉重与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鼓:象征着时间与权力的交替。
  • 孔雀扇:代表着奢华与高贵。
  • 衮龙衣:象征着皇权与地位。
  • 金泥:权力的象征,体现了皇帝的旨意。
  • 玉节:象征权威与统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楼头钟鼓递相催”表达了什么意境? A. 轻松的气氛
    B. 紧迫的氛围
    C. 宁静的早晨
    答案:B

  2. “孔雀扇分香案出”中的“孔雀扇”象征什么? A. 普通人的生活
    B. 权贵的地位
    C. 乡村的风俗
    答案:B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A. 爱情
    B. 自然
    C. 皇权与责任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薛逢更集中于皇权的象征与仪式,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民生与战争的苦难。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诗人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琵琶行 / 琵琶引 长恨歌 石鱼湖上醉歌 春泛若耶溪 感遇·江南有丹橘 感遇十二首·其二 感遇十二首·其一 感遇十二首·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达因 海埏 解锡 川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势焰熏天 包含学的词语有哪些 父字头的字 竹枝娘 倍称之息 貝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盗亦有道 生人 责结尾的成语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包含述的词语有哪些 熟魏生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