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集清凉佳处》

时间: 2025-05-04 06:01:53

诗句

老笔盘空墨未乾,最佳处与着危栏。

江山分与诸贤客,风雨专为九日寒。

白发自惊秋节序,黄花曾识晋衣冠。

未须诗较明年健,别做茱萸一等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1:53

原文展示:

老笔盘空墨未乾,
最佳处与着危栏。
江山分与诸贤客,
风雨专为九日寒。
白发自惊秋节序,
黄花曾识晋衣冠。
未须诗较明年健,
别做茱萸一等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的感受。诗人提到自己刚刚写下的诗句尚未干透,最美的景色就在这高高的栏杆旁。祖国的江山分给了各位贤士,风雨似乎专门为这寒冷的九日而来。白发让人不禁惊叹时光的飞逝,黄花(菊花)早已认识了晋代的衣冠。诗人认为不需要与明年的诗歌过于较量,最好还是留意茱萸(重阳节的习俗)。

注释:

  • 老笔:指已经使用多年的笔,寓意诗人对诗歌的执着。
  • 危栏:高耸的栏杆,有俯瞰美景的含义。
  • 江山:祖国的山河。
  • 贤客:指与诗人齐名的杰出人士。
  • 九日寒: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天气逐渐转冷。
  • 白发:象征老年和时间的流逝。
  • 黄花:指菊花,重阳节的象征。
  • 晋衣冠:指晋代的士人,暗指文化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传统上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望远、赏菊、饮酒,表达对生命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九日集清凉佳处》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重阳节时的情景和情感。开篇“老笔盘空墨未乾”,显示了诗人创作的热情与即兴的灵感,而“最佳处与着危栏”则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高远的视觉空间,仿佛诗人在高处俯瞰大好河山。接下来的“江山分与诸贤客”,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更隐含着对当下的思考——江山如画,才俊辈出,诗人自问是否能与之并驱。

“风雨专为九日寒”一句,既是对天气的描述,也隐喻着人生的冷暖、风雨无常。白发和黄花的对比,构成了一种时光流逝的感伤,白发象征着人生的衰老,而黄花则是重阳节的象征,二者相结合,引发了对生命的深思。最后,诗人以“未须诗较明年健”收尾,反映出对时光的洒脱态度,宁愿享受当下,不必纠结于未来的诗歌成就。

整体来看,方岳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想,展现了重阳节的传统文化及人生哲理,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具有很高的审美与思考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笔盘空墨未乾:诗人用老笔写诗,才刚落下笔,没有干透,表现出创作的热情。
  2. 最佳处与着危栏:最佳的观景位置在高栏杆旁,描绘出优美的景色。
  3. 江山分与诸贤客:祖国的美好风景与其他有才之士共享。
  4. 风雨专为九日寒:天气变冷,风雨似乎是为了这个节日而来,暗藏对时节变换的感慨。
  5. 白发自惊秋节序:白发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到来与时间的流逝。
  6. 黄花曾识晋衣冠:黄花早已见过晋代文士,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7. 未须诗较明年健:不必与明年的诗歌比较,表现出对创作的自信。
  8. 别做茱萸一等看:茱萸是重阳节的象征,强调享受节日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发”比喻老年,表达对时光的感慨。
  • 拟人:风雨“专为九日寒”,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重阳节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既有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有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岁月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老笔:象征着经验和时间的积累。
  • 危栏:代表着高远的理想和视野。
  • 江山:象征美好与繁荣,寄托着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
  • 白发:象征着衰老与对生命的反思。
  • 黄花:菊花象征着重阳节,承载着传统文化的记忆。
  • 茱萸:象征着节日的习俗和文化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老笔盘空墨未乾”中“老笔”是指什么? a. 新笔
    b. 使用多年的笔
    c. 竹笔
    d. 墨水

  2. “江山分与诸贤客”中的“贤客”指的是谁? a. 朋友
    b. 诗人
    c. 杰出的人士
    d. 自己

  3. 重阳节又称为? a. 中秋节
    b. 春节
    c. 九月九日
    d. 端午节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方岳的《九日集清凉佳处》和杜甫的《登高》都以重阳节为背景,前者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悟,而后者则表现出对国家与家国情怀的深切思考。两首诗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方岳生平与诗作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移居二首 其一 寄强甫 自警 读邸报二首 陆贾二首 永嘉曹君赠诗次韵一首 居厚弟示和诗复课十首 清凉寺 自用台字韵一首 祁阳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潦的词语有哪些 竖心旁的字 书功竹帛 禁推 姑公 包含藕的词语有哪些 止谈风月 究涂 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翻天 士字旁的字 抱柱之信 风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救焚拯溺 双人旁的字 恧然 托物寓兴 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