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祁门道中即事》

时间: 2025-04-27 15:42:38

诗句

修竹围墙草护阶,赏花庭院已安排。

洛阳忠孝家何在,不贡姚黄更缅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2:38

原文展示:

祁门道中即事
修竹围墙草护阶,
赏花庭院已安排。
洛阳忠孝家何在,
不贡姚黄更缅怀。

白话文翻译:

修竹环绕的围墙,草坪保护着阶梯,
花园里赏花的场景已经布置好。
洛阳的忠孝之家在哪里呢?
不再献上姚黄,更加怀念那往昔。

注释:

  • 修竹:修长的竹子,象征高洁和坚韧。
  • 围墙:用竹子围成的墙,具有自然和谐的意象。
  • 草护阶:草坪保护着台阶,体现出一种幽静的环境。
  • 赏花庭院:指的是精心布置过的庭院,表达诗人对美好景致的享受。
  • 洛阳:古代文化重镇,忠孝之风盛行。
  • 忠孝家:指的是对国家和家庭有忠心和孝心的人。
  • 姚黄:一种花,指代美好的事物。
  • 缅怀:回忆、怀念。

典故解析:

“洛阳忠孝家”典出《论语》中的忠孝思想,强调对父母和国家的忠诚与孝敬;姚黄则是古代美花,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失去的事物,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的思索与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彦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善于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道中,诗人路过祁门时对周围景致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忠孝文化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安静而和谐的庭院景象,透过“修竹围墙草护阶”,展示出一种自然的优雅与宁静。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景致的珍惜,构成了整首诗的基调。接着,诗人转向思考洛阳的忠孝家,表达了对传统美德的向往与对其缺失的惋惜,反映了对社会文化的深刻思考。

最后一句“不贡姚黄更缅怀”,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更隐喻了对当下社会风气的失落与不满。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之间架起桥梁,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情感上的共鸣,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修竹围墙草护阶:描绘出自然环境的优美,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赏花庭院已安排: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用心与热爱。
    • 洛阳忠孝家何在:引入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发出疑问,反映出忧虑。
    • 不贡姚黄更缅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流露出对现状的不满。
  • 修辞手法

    • 比喻:以姚黄象征美好与失去的事物。
    • 对仗:上下句结构相对,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对称美。
    • 象征:修竹、草坪等意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雅与沉静。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景观引发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社会风气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深刻思索。

意象分析:

  • :象征高洁、坚韧与清雅。
  • :代表生命力与自然的和谐。
  • 庭院: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美好。
  • 忠孝: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伦理道德的重视。
  • 姚黄:象征过往美好的回忆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忠孝家”主要指的是:
    A. 忠于国家和父母的人
    B. 富有的人
    C. 学者
    D. 外国人

  2. 诗中提到的姚黄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美好与失落
    C. 友谊
    D. 战争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故国的思念与社会的忧虑。
  • 李白《庐山谣》: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王维《鹿柴》相比,曹彦约的诗更侧重于人文情感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重过瓜步山 夏日晚晴登许昌西湖 闻宣叔挺之围棊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四 将行寒昭亭祠喜雨 王平甫惠画水卧屏 答刘原甫寄糟姜 吴正仲遗新茶 谢永叔答述旧之作和禹玉 铜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有名亡实 口耳之学 全免 离开头的成语 失林之鸟 耒字旁的字 怒吻 彐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口诛笔伐 千夫所指 五脓 歹字旁的字 形影自吊 几字旁的字 农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