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0:0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0:06:32
溪水今尚浅,涉马不及鞯。
岸口出近郭,野径通平田。
行行渡小桥,决决响细泉。
万木荫古殿,一灯明象筵。
长廊颜頵碑,字体家法传。
空堂裴相真,白髯垂过咽。
名迹两不灭,岂独画与镌。
高僧凿崖腹,建阁将云连。
秘此龙鸾迹,足使臣仆虔。
修竹间长松,森卫若被坚。
是必神物护,禹穴空岁年。
饭讫过山后,井傍携名煎。
探幽偶转谷,忽视昭亭巅。
蔓草不识名,步侧时得牵。
幽禽声各异,可辨唯杜鹃。
似惊俗客来,聒聒两耳边。
弊庐隔城堞,畏暮遽言还。
道逢张罗归,鸟媒兼死悬。
遂同山梁雉,令我复喟然。
聊追一日事,书以为短篇。
溪水如今仍然很浅,马经过时水面不及鞍。
岸边可以直接通向城郭,野径通向平坦的田野。
走着走着渡过小桥,细泉流声清脆悦耳。
万木荫蔽着古老的殿堂,一盏灯火映照着象筵。
长廊上刻有颜真卿的碑文,字迹传承着家族的书法。
空荡的堂中,裴相的真迹挂在墙上,白须垂至喉间。
名迹不朽,岂止于画和雕刻而已。
高僧凿穿山崖,阁楼直通云端。
这里藏有龙鸾的足迹,足以让臣仆恭敬。
修竹间长松,森森如同铁壁。
一定有神灵护佑,这里空旷的岁月使人怀念。
吃过饭后走过山后,井边带着名煎的食物。
偶然探幽转入山谷,忽然看到昭亭的顶端。
蔓草不知名,走路时偶尔被牵。
幽鸟的声音各不相同,能辨认的只有杜鹃。
似乎惊动了世俗的客人,聒噪声在耳边回响。
简陋的茅屋隔着城墙,怕天色已晚匆匆言归。
路上遇到张罗归的人,鸟媒也死了悬在空中。
于是同山梁的雉鸟,令我再次感到惆怅。
聊追忆这一天的事情,写下这短篇作为纪念。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宗尧,号天池,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描写身边的景物,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作于梅尧臣与其弟游历时,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溯与感慨。写作时,诗人游览了一个古老的寺庙,感受到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自然的宁静。
《与二弟过溪至广教兰若》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与文化底蕴的诗作。全诗展现了诗人与弟弟在溪边游玩的情景,描绘了溪水、野径、古殿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浓厚的乡土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的开头以“溪水今尚浅”引入,描绘了溪水的清浅和游玩的轻松氛围,接着描述了岸边的自然环境和小桥的细腻流水声,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随后,诗人转入对古殿的描写,强调了文化遗产的存在与历史的传承,通过描述颜真卿的碑文和裴相的真迹,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细致的环境描写,展现了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幽禽声各异,可辨唯杜鹃”一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敏感与热爱。整首诗不仅是游玩的记录,更是对自然与历史的深情回望,诗人通过与弟弟的同行,加深了情感的交流与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中提到的碑文是由谁所刻的?
A. 王羲之
B. 颜真卿
C. 苏轼
D. 杜甫
“幽禽声各异”中的“幽禽”主要指的是?
A. 仅指杜鹃
B. 各种鸟类的声音
C. 只有夜晚出现的鸟
D. 所有的鸟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赞美自然
B. 追忆历史
C. 反映生活的乐趣
D. 以上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