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7:12
酒病自责呈马施二公
作者: 梅尧臣
李白死宣城,杜甫死来阳。
二子以酒败,千古留文章。
我无文章留,何可事杯觞。
况承先子戒,宜不著口尝。
昔闻有田窦,以此相灭亡。
礼饮不在多,欢饮不在荒。
二公方逢时,安得入醉乡。
李白死于宣城,杜甫死于来阳。
这两位诗人因醉酒而失去了人生,
却留下了千古传世的诗篇。
而我没有任何诗文可以留存,
怎能沉迷于酒杯与酒觞呢?
更何况我承受了先父的教诲,
应当不沾酒水。
我曾听说田窦因为饮酒而家破人亡,
饮酒的礼节不在于数量,
欢快的饮酒也不在于放纵。
而二公正值其盛年,
怎么能够沉醉于酒乡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冠卿,号东皋,晚号梅溪,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常反映出士人的忧虑和理想。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梅尧臣晚年,诗人反思自己与李白、杜甫的对比,感到遗憾与自责,表达了对饮酒的警惕和对人生追求的反思。
《酒病自责呈马施二公》是梅尧臣以深刻的自省和历史典故为背景,探讨酒与文学、人生之间的关系。诗中提到李白与杜甫这两位诗人,他们因饮酒而影响了人生的轨迹,但他们的成就却使他们的名字流芳百世。作者在自责中表现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深感自己没有留下诗文。诗中借古人警示,提醒自己饮酒应有节制,不应迷失自我。
整首诗形成了一种对比:一方面是历史上伟大诗人因酒而成就的文学,另一方面是梅尧臣对自我缺乏成就的内疚与自责,流露出他对酒的警惕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回顾历史,反思自身,表达出对饮酒的戒惧和对人生的深思,意在告诫他人,饮酒应有度,人生亦应有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例子,反映出饮酒对人生的影响,强调节制与自省的重要性,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成就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白和杜甫分别死于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田窦”故事主要警示什么?
诗人对饮酒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