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7:42
太末一为客,倏忽三四龄。
常恐玄发变,未谐沧海情。
今晨属休暇,文彦皆合并。
方舟济沙步,飞盖指岩扃。
青霞天之表,赤日午正停。
息阴无择木,抱渴无藏冰。
宁知大火维,有此真福庭。
巨石跨千尺,如梁架青冥。
深疑地肺开,洞见天光明。
玉树交左右,禽鸟无一声。
凉风度涧水,炎浊荡然清。
昔闻偶弈者,坐隐交心兵。
相持势方急,旁睨耽若醒。
柯烂胡不归,海枯固其恒。
蛮触递翻覆,大化何由停。
不如饮美酒,且置石间枰。
我在太末山当客人,转眼间已经三四年了。
常常担心我的黑发会变白,未能与沧海的情怀相谐。
今晨正好休假,文彦等人都聚在一起。
我们乘舟跨过沙滩,飞盖指引着通往山岩的钥匙。
青霞映照着天空,正午的赤日依然高悬。
树荫下没有特定的树木,口渴时也无法找到冰凉的水。
谁能知道这大火的维持,正是因为有这样令人心安的庭院。
巨石高耸千尺,像梁一样架在青冥之上。
我深疑地脉在开,洞中透出明亮的天光。
玉树在两侧交错,鸟儿却无一声歌唱。
凉风轻拂溪水,炎热的污浊也随之变得清澈。
昔日听闻有隐者,坐而对弈心中兵戈。
双方相持势头紧张,旁观者却像是沉迷于梦中。
为什么不归去呢,纵使海水枯竭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蛮触的争斗交替翻覆,宇宙的大变化为何能停住。
不如喝一杯美酒,且在石间下棋。
作者介绍:胡翰是明代的一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反映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淡雅,常借景抒情,追求内心的宁静。
创作背景:此诗在一个闲暇的午后创作,诗人与友人一同游玩于青霞洞天,享受美好的自然景色,反思人生的短暂与变化,表达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青霞洞天时的所见所感,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开篇以“太末一为客”自谦,立刻引入了时间的流逝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反复提到的“青霞”、“赤日”等意象,构建了一个美丽而又富有哲理的自然场景。
诗人通过描绘宏伟的自然景观,如“巨石跨千尺”,以及“凉风度涧水”,强调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与此同时,诗中对弈的隐者和对局的紧张描绘,象征着人生的博弈与谋略,折射出对人际关系和内心斗争的深刻思考。
最后,诗人以“饮美酒,且置石间枰”收尾,带有一种洒脱与豁达,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而不是沉溺于无谓的争斗与烦恼。整首诗洋溢着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诗人在享受自然美好时,反思生命的意义,最终以洒脱的姿态迎接生活的挑战,体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青霞”主要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美好的自然景象
C. 内心的追求
D. 人际关系的复杂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饮美酒”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忧伤
B. 从容与洒脱
C. 迷茫
D. 忍耐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