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3:28
旅次钱塘
作者: 方干 〔唐代〕
此地似乡国,堪为朝夕吟。
云藏吴相庙,树引越山禽。
潮落海人散,钟迟秋寺深。
我来无旧识,谁见寂寥心。
这地方就像我的故乡,真是让我想要朝夕吟唱。
乌云遮住了吴国的庙宇,树木引来越山的鸟鸣。
潮水退去,海边的人们散去,钟声迟缓,秋天的寺庙显得格外深邃。
我来这里没有旧识,谁能理解我内心的寂寥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方干(约公元835年-约公元903年),字子云,号渔隐,唐代诗人,主要活动于晚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晰的意象著称,善于描绘山水田园的美景。
创作背景: 《旅次钱塘》写于诗人旅途之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及在异地的孤独感。唐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动乱的时期,士人常常出门游历,借此反思与抒情。
《旅次钱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便用“此地似乡国”引出主题,展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亲切感与依恋。接着,诗人以“云藏吴相庙,树引越山禽”描绘出钱塘的自然风光,山与水的结合,鸟与树的相伴,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画面。
然而,随着潮水的退去,海边的人们渐渐散去,钟声在秋寺中显得格外迟缓,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最后一句“我来无旧识,谁见寂寥心”道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尽管四周景色宜人,诗人却因缺乏知己而感到无比寂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人生孤独的思考,令人深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在外游历的孤独感,展示了自然之美与人内心情感的深刻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吴相庙”指的是哪个历史国家的庙宇?
A. 齐国
B. 吴国
C. 越国
D. 楚国
诗人在旅途中感到什么样的情感?
A. 兴奋
B. 欢快
C. 孤独
D. 愤怒
诗中提到的“潮落”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然变化
B. 人的聚散
C. 季节更替
D. 时间流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