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5:52
送相里烛
作者: 方干 〔唐代〕
相逢未作期,相送定何之。
不得长年少,那堪远别离。
泛湖乘月早,践雪过山迟。
永望多时立,翻如在梦思。
相逢时我们没有约定再见的日期,而送别时又不知去向何处。
不能长久地相聚,怎能忍受这样的离别呢?
在湖面上乘着月光早早出发,踏着积雪走过山路却显得缓慢。
我在远望中停留已久,仿佛置身于梦中一般。
作者介绍:方干,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公元885年,主要活动于南唐、五代时期。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写景抒情为主,善于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是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惆怅与不舍,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离别时的情感波动。
《送相里烛》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对相遇与送别的描写,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开头两句“相逢未作期,相送定何之”,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临别时的无奈与不知所措。接着,“不得长年少,那堪远别离”更是表现了对短暂相聚的珍惜和对长久离别的无奈,情感愈加深沉。
诗中所描绘的意象,如“泛湖乘月早”,展现了在宁静湖面上乘舟而行的优雅情景,暗示着送别的旅途开始时的美好;而“践雪过山迟”则转而描绘了旅途的艰难与缓慢,反映了离别后的沉重心情。最后一句“永望多时立,翻如在梦思”则是对未来的期望与现实的无奈交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清晰,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充分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际情感的细腻把握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友情珍贵的深刻感悟,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惆怅。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句,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诗词测试:
诗中“相逢未作期”是什么意思?
A. 没有时间相见
B. 未来有约定
C. 早早相见
“践雪过山迟”中的“雪”暗示了什么?
A. 旅途的轻松
B. 旅途的艰难
C. 旅途的美好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A. 湖
B. 月
C. 雪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方干的《送相里烛》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诗,均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后者则更强调壮志未酬的豪情。两者在情感层面的深度与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人际关系的不同理解。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