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晓角》

时间: 2025-05-05 01:40:59

诗句

画角吹残月,寒声发戍楼。

立霜嘶马怨,攒碛泣兵愁。

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

罢闻三会后,天迥晓星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40:59

原文展示:

晓角
作者: 方干 〔唐代〕

画角吹残月,寒声发戍楼。
立霜嘶马怨,攒碛泣兵愁。
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
罢闻三会后,天迥晓星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画角声吹响了残月,寒冷的声音从戍楼传来。
马在霜中嘶鸣,显得怨恨,士兵在沙碛中聚集,愁苦的泪水流淌。
燕子和雁子在云边鸣叫,胡风吹来,冷冷的草头随风摇曳。
听闻三次聚会后,天边的星星在清晨流动。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角: 一种古代乐器,声音清脆,常用于军中。
  • 残月: 剩下的月亮,象征着孤独和凄凉。
  • 寒声: 冷冷的声音,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戍楼: 边防的塔楼,用于守卫和瞭望。
  • 立霜: 指天气寒冷,地面上结霜。
  • 嘶马怨: 马在寒霜中嘶鸣,表现出对环境的不满。
  • 攒碛: 聚集在沙碛中。
  • 泣兵愁: 士兵因战事而感到忧愁,眼含泪水。
  • 燕雁: 燕子和大雁,象征着迁徙与思乡。
  • 胡风: 这里指北方的寒风,给人一种异域的冷感。
  • 草头: 草的顶端,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 三会: 指士兵们的聚会,可能是商议军事或休整的场合。
  • 天迥: 天空辽阔而遥远,给人一种孤独感。
  • 晓星流: 清晨的星星似乎在流动,描绘出天色渐亮的情景。

典故解析:
此诗并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描绘了边塞的凄凉和士兵的苦楚,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唐代诗人,字少云,晚唐时期的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作多描绘边疆的风土人情及战争的苦难,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边境频繁战乱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戍楼的寒声、马匹的嘶鸣、士兵的愁苦,表现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与对士兵生活的同情。


诗歌鉴赏:

《晓角》是一首极具画面感和情感深度的边塞诗。开篇以“画角吹残月”引入,画角的音韵与残月的意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诗中描绘了戍楼传来的寒声,给人以孤独与冷清的感觉,似乎在暗示着边疆战士们在这片荒凉土地上的艰辛与无奈。

“立霜嘶马怨,攒碛泣兵愁”两句,生动地描写了严寒的环境对马匹和士兵情感的影响。马的嘶鸣与士兵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望。接着“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边疆的荒凉与寒冷,燕雁的鸣叫暗示了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罢闻三会后,天迥晓星流”则为全诗带来了一丝希望与思考。三次聚会后的清晨,星星在流动,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尽管战争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但生活仍在继续,士兵们要面对的未来依然未卜。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战争苦痛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生命与希望的思考,展现了方干深厚的诗歌功底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画角吹残月:以乐器的声音引入,残月象征孤独。
  2. 寒声发戍楼:寒冷的声音从守卫的楼上传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3. 立霜嘶马怨:冷霜下马的嘶鸣,表现出对恶劣环境的怨恨。
  4. 攒碛泣兵愁:士兵在沙碛中聚集,流泪表达内心的忧愁。
  5. 燕雁鸣云畔:迁徙的鸟鸣,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6. 胡风冷草头:北方寒冷的风吹动草头,生动描绘寒冷的环境。
  7. 罢闻三会后:聚会结束后,暗示士兵们的命运。
  8. 天迥晓星流:清晨的星星在流动,象征希望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角声与残月相提并论,营造出孤独感。
  • 拟人:马的嘶鸣和士兵的泪水赋予了情感。
  • 对仗:如“寒声发戍楼”与“立霜嘶马怨”,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边疆士兵的艰辛生活和对战争的苦痛思考,同时也展现了对生命希望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角: 象征战争的召唤与悲凉。
  • 寒声: 代表冷酷与孤独。
  • 残月: 象征孤独与惆怅。
  • 嘶马: 表达对环境的不满与怨恨。
  • 燕雁: 代表思乡与离别。
  • 胡风: 传达异域的冷酷。
  • 晓星: 象征未来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画角”指的是什么乐器?
    A. 笛子
    B. 箫
    C. 号角
    D. 琵琶

  2. “寒声”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D. 安慰

  3. “燕雁鸣云畔”中的“燕雁”象征什么?
    A. 战争
    B. 思乡
    C. 友情
    D. 财富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 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但方干的《晓角》更注重士兵的情感,而王之涣的作品则关注自然景色与人文的结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方干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 临江仙(和正卿弟生日词三首) 水调歌头 鹧鸪天 摸鱼儿 摸鱼儿 江梅引 姑苏台 杨白花 五言过楼岩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打晃儿 同字框的字 无心之过 打下马威 叮咚 廾字旁的字 風字旁的字 撅坑撅堑 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作噩 而字旁的字 敷衍门面 韋字旁的字 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永矢弗谖 包含袋的成语 从善如登 擗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