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1:26
诗词名称: 满江红(大热卧疾,浸石种蒲,强作凉想)
作者: 朱敦儒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竹翠阴森,寒泉浸几峰奇石。
销畏日溪蒲呈秀,水蕉供碧。
筠簟平铺光欲动,纱高挂空无色。
似月明萍叶起秋风,潇湘白。
不敢笑,红尘客。
争肯羡,神仙宅。
且披襟脱帽,自适其适。
靖节窗风犹有待,本初朔饮非长策。
怎似我心闲便清凉,无南北。
竹子葱翠阴森,寒泉流淌在几座奇特的山石之间。
溪边的蒲草在阳光下显得娇嫩,水中的芭蕉映衬着清碧的水色。
竹席平铺,阳光照射的波光闪烁,纱帘高挂,显得透明无色。
像月明时萍叶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潇湘的水面一片明净。
我不敢笑,世俗的客人们。
怎么会羡慕,隐居的神仙之所。
我且披开衣襟,脱去帽子,随性而适。
靖节的窗外风景尚在等待,本初的酒饮也不是长久之计。
怎能比我心境悠闲便能感到清凉,无所谓南北之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朱敦儒(生卒年不详),字子弼,号白云,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追求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歌写于作者遭受疾病困扰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淡漠。朱敦儒在诗中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清凉与宁静,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朱敦儒的《满江红》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悠然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全诗以“竹翠阴森,寒泉浸几峰奇石”开篇,描绘出一幅清幽的山水画面,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接着,诗人用“销畏日溪蒲呈秀,水蕉供碧”展现了自然景物的和谐美,进一步加强了诗中所传达的舒适感。
在诗的中段,作者通过“筠簟平铺光欲动,纱高挂空无色”的描写,将读者引入一个恬静的环境中,似乎一切都在阳光的照耀下轻轻摇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在对比“红尘客”与“神仙宅”时,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漠与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他不再羡慕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仙,而是选择了自适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怎似我心闲便清凉,无南北”更是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宁静,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独到理解。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心境悠然的情怀,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逐句解析:
竹翠阴森,寒泉浸几峰奇石。
描绘了翠绿的竹林和寒冷的泉水流淌在奇特的山石之间,营造出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
销畏日溪蒲呈秀,水蕉供碧。
描写溪边的蒲草在阳光下显得娇嫩,水中的芭蕉映衬着清澈的水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筠簟平铺光欲动,纱高挂空无色。
竹席平铺,阳光照射下波光闪烁,纱帘高悬,显得透明无色,传达出一种轻盈的感觉。
似月明萍叶起秋风,潇湘白。
比喻在月光下,萍叶随秋风轻轻摇曳,潇湘的水面显得格外明净。
不敢笑,红尘客。
表达对世俗生活的淡漠,不愿与红尘中的人群一同嬉笑。
争肯羡,神仙宅。
质疑为何要羡慕隐居的神仙之所,暗示对世外桃源的追求。
且披襟脱帽,自适其适。
诗人选择放松自我,享受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靖节窗风犹有待,本初朔饮非长策。
指向一种清静的生活状态,窗外的风景尚在等待,初饮的酒水并非长久之计。
怎似我心闲便清凉,无南北。
表达了内心的宁静和豁达,无论南北都无所谓,强调了内心的自在。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淡泊,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竹、泉、蒲、蕉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测试:
“竹翠阴森”中的“翠”指什么?
A. 绿色
B. 青色
C. 蔚蓝色
D. 灰色
“不敢笑,红尘客”中“红尘”指代什么?
A. 田园生活
B. 世俗生活
C. 神仙世界
D. 自然界
诗中提到“神仙宅”,诗人对其态度是?
A. 羡慕
B. 追求
C. 淡漠
D. 排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