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鹧鸪天》

时间: 2025-08-04 11:39:08

诗句

极目江湖水浸云。

不堪回首洛阳春。

天津帐饮凌云客,花市行歌绝代人。

穿绣陌,踏香尘。

满城沈醉管弦声。

如今远客休惆怅,饱向皇都见太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11:39:08

原文展示:

《鹧鸪天》

极目江湖水浸云。不堪回首洛阳春。
天津帐饮凌云客,花市行歌绝代人。
穿绣陌,踏香尘。满城沈醉管弦声。
如今远客休惆怅,饱向皇都见太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意思是:登高望去,江湖的水和天空融为一体,仿佛被水浸泡了一样。回首往事,洛阳的春天让我无法忍受。天津的帐下,饮酒的高朋满座,花市中歌声如潮,绝色的佳人更是令人陶醉。走在绣制的小路上,踩着芬芳的尘土,满城的乐声让我陶醉不已。如今身在异乡的游子不必感到惆怅,已经可以回到皇都,见到繁荣的太平盛世。


注释:

  • 极目:远眺,放眼望去。
  • 江湖:指江河湖泊。
  • 不堪:无法忍受。
  • 回首:回忆往昔。
  • 洛阳春:指洛阳的春天,春光明媚。
  • 天津帐:天津的酒宴。
  • 凌云客:气度非凡的客人。
  • 花市:花卉市场。
  • 绝代人:绝色之人,指美丽的女子。
  • 穿绣陌:走在绣花的小路上。
  • 踏香尘:踩着芬芳的尘土。
  • 满城沈醉:满城的人都沉醉于音乐中。
  • 远客:远道而来的客人。
  • 休惆怅:不必感到惆怅。
  • 皇都:指京城,象征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敦儒(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曾任官职,有较高的文学造诣。他的诗词以清新俊逸著称,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繁华盛世的向往与追忆,同时也表达了身处他乡的游子对故乡春景的思念。


诗歌鉴赏:

《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优美的意象,呈现了一幅江湖春景与繁华花市的生动画面。诗的开头,作者极目远眺,水天相接,带有一种开阔的视野,仿佛让人心胸豁然。接着转向对洛阳春色的回忆,表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天津帐饮凌云客”,展示了当时社交生活的繁华与热烈,突显出人们聚在一起饮酒作乐的场景,显示了友情与欢聚的美好。接下来的“花市行歌绝代人”,则将视线转向花市中的美丽女子,生动地刻画了她们的绝世风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在此展现无遗。

最后,诗人以“如今远客休惆怅”总结全篇,提醒自己和读者,不必因思乡之情而感到忧愁,应该珍惜眼前的繁华与太平。整首词在抒情中融入了哲理,既有对远方的眷恋,也有对现实的满足,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极目江湖水浸云:放眼望去,江湖的水与天空相接,形成一幅壮丽的画卷。
  2. 不堪回首洛阳春:回忆往昔的洛阳春天让人感到心痛与惆怅。
  3. 天津帐饮凌云客:在天津的酒宴上,饮酒作乐的人气氛热烈。
  4. 花市行歌绝代人:花市中,歌声缭绕,绝世的美人更是令人陶醉。
  5. 穿绣陌,踏香尘:走在绣制的小路上,踩着芳香的尘土,感受生活的美好。
  6. 满城沈醉管弦声:整座城市都沉醉在音乐与欢声笑语中。
  7. 如今远客休惆怅:如今身为远方的客人,不必再感到忧愁。
  8. 饱向皇都见太平:已经可以回到繁荣的京城,见证盛世的太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和云比作一体,彰显自然界的和谐美。
  • 对仗:如“穿绣陌,踏香尘”,工整且富有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个场景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表达了身处异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强调了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重要性。诗人在对比中展现了对繁华与太平的渴望,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江湖:象征着广阔与自由,代表自然的美景。
  2. 洛阳春:象征着美好与怀旧,代表了曾经的繁华。
  3. 天津帐:代表社交与热闹,体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4. 花市:象征着美丽与欢愉,代表人们的乐趣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绝代人”指的是: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美丽的女子
    • C. 诗人自己
  2. “如今远客休惆怅”是指:

    • A. 不必感到忧愁
    • B. 应该感到开心
    • C. 需要回家
  3. 诗中提到的“花市”象征着:

    • A. 战争
    • B. 美好与欢愉
    • C. 孤独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贺铸的《天净沙·秋思》

诗词对比

  • 朱敦儒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朱敦儒更多地描绘了外部的繁华与社交生活,而李清照则侧重于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对过去的怀念。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总集》
  3. 《朱敦儒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西螺柑 其一 壬辰 张月楼军门督师剿番喜得捷报赋贺 偕施云舫许蕴伯游竹溪 台南城外有开元寺甚幽静游毕题壁一诗 二月廿九日秋审过堂抚辕大堂外设公案三座邵小村中丞居中位余与藩司居东西位恭纪 仲春斋居柬程翁紫书 蓉江即景 见雁 漂母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提土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羣小 比字旁的字 愁忧 引满 才夸八斗 狭仄 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舌字旁的字 半济而击 简贤附势 任贤受谏 马壮人强 震怒 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