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3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2:34
不系虚舟取性颠。
浮河泛海不知年。
乘风安用青帆引,
逆浪何须锦缆牵。
云荐枕,月铺氈,
无朝无夜任横眠。
太虚空里知谁管,
有个明官唤做天。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人像一只无系的舟,随意漂泊在浩瀚的河海之间,不计年岁。乘风而行,何必要借助青帆?逆流而上,又何必依赖锦缆?在这无边的天空和大海中,诗人无所拘束,随意横卧,云彩是他的枕头,月光是他的毯子。无论是白天黑夜,都可以任意安睡。在这无边的虚空中,谁来管理这一切?只有那位明亮的官员,称之为“天”。
作者介绍:朱敦儒,字子华,号涧泉,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婉丽的词风著称。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
创作背景: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命运的思考。诗中展现的超脱与洒脱,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淡然态度。
《鹧鸪天》是一首极具哲理与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诗人以“虚舟”自喻,表达了对生活的随性态度,仿佛置身于无边的水域之间,任凭风浪的起伏。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舟船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洒脱不羁的生活方式,而后半部分则以云和月的意象,传达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感觉。诗人在此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构建出一幅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图景,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整首词的用词简练而富有节奏感,尤其是“云荐枕,月铺氈”的描写,既形象生动,又充满了诗意,这种对自然的亲切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境界。最后两句则引入了哲学的思考,探讨了人类与自然、命运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未知的思考与无奈,让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与命运的哲学思考,体现了一种超然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虚舟”象征什么?
A. 自由
B. 繁忙
C. 沉重
答案:A
诗人为何不需要“青帆”?
A. 因为风不大
B. 因为他追求自由
C. 因为他不喜欢帆
答案:B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明官”指的是?
A. 国王
B. 命运
C. 自然法则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