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再寄九华山几谷上人》

时间: 2025-04-26 03:39:03

诗句

九子山头月,双峰顶上云。

清芬同一派,孤静两无分。

画笔超流俗,诗才迥不群。

我来应下拜,古佛最能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03

原文展示:

再寄九华山几谷上人
了禅 〔清代〕

九子山头月,双峰顶上云。
清芬同一派,孤静两无分。
画笔超流俗,诗才迥不群。
我来应下拜,古佛最能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九华山的景色和与隐士的交流。诗中的“九子山头月”指的是山顶的明月,“双峰顶上云”则描绘了山顶的云彩。诗人感叹这清新的气息和孤寂的环境没有任何分隔,表达了对自然与心灵的共鸣。“画笔超流俗,诗才迥不群”则是赞美隐士的艺术才华高于世俗,“我来应下拜,古佛最能文”则是诗人对隐士的敬仰之情。

注释:

  • 九子山:九华山的别称,位于安徽省,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 清芬:指清新的香气,常用来形容自然环境的优雅气息。
  • 孤静:形容环境的宁静,暗示一种超脱世俗的状态。
  • 画笔:指绘画的才能。
  • 古佛:古代的佛教大师,象征着智慧和艺术的传承。

典故解析:

“古佛”可以指代历史上的佛教高僧,如达摩祖师等,强调作者与佛教文化的深厚关系,反映出一种敬仰和学习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了禅,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及书法,作品多受禅宗影响,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了禅访九华山时,受到山中自然环境的启发,表达对隐士生活和佛教文化的尊敬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九华山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与隐士之间的精神互动。首联“九子山头月,双峰顶上云”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又高远的山水境界,月光与云彩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第二联“清芬同一派,孤静两无分”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在此处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景象,更是在表现一种心灵的归宿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后两联则显现出诗人的敬意与自谦,强调隐士超凡脱俗的才华,表达了他对这种精神境界的追求。“古佛最能文”不仅是对隐士才能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与这种境界的距离和渴望。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九子山头月:描绘山顶的明月,象征清静与幽远。
    • 双峰顶上云:描绘山顶的云彩,增强了山的高远感。
    • 清芬同一派:暗示自然气息使人感到亲近。
    • 孤静两无分:强调孤独的境界与自然的合一。
    • 画笔超流俗:赞美隐士的艺术才能高于世俗。
    • 诗才迥不群:强调其独特的诗才。
    • 我来应下拜:表达对隐士的敬意。
    • 古佛最能文:指出古代佛教大师的文采,寓意深远。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和次联中的“月”与“云”,形成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隐士的才能比作古佛,暗含其智慧与艺术的超拔。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隐士精神的向往,以及对艺术与佛教文化的敬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意象分析:

  • :象征清静与明亮,代表一种高尚的追求。
  • :代表变化与自由,象征隐士的生活。
  • 清芬:暗示环境的优雅与纯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子山”位于哪个省? a) 安徽
    b) 浙江
    c) 四川

  2. “清芬同一派”中的“清芬”指的是什么? a) 清新的香气
    b) 清澈的水
    c) 清亮的声音

  3. 诗人对隐士的态度是: a) 蔑视
    b) 敬仰
    c) 忽视

答案:

  1. a) 安徽
  2. a) 清新的香气
  3. b) 敬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诗中也常常表现山水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可以与了禅的这首诗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表现自然与人文的不同侧面。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九华山文化与历史》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狄武襄 览古四十二首 其十六 春申君 和卢养元书事二首 其二 苏台竹枝词 一十首 红牙板歌 桃花犬 览古四十二首(录三十四首) 采莲曲二首 孔巢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荦荦确确 概志 儿字旁的字 治国安民 避世离俗 缶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欢声笑语 休废 行词告状 蝉露 提土旁的字 丁字钢 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行字旁的字 放纵不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