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8:42
全似丹青搵染成。
更将何物斗轻盈。
雪因舞态羞频下,
云为歌声不忍行。
螺髻小,凤鞋轻。
天边斗柄又斜横。
水晶庭柱琉璃帐,
客去同谁看月明。
这幅景象仿佛是用丹青绘制而成的。还有什么可以和它相比,显得更轻盈呢?雪花因为舞蹈的姿态而害羞,不敢频繁飘落;云彩因听到歌声而不忍离去。螺髻小巧,凤鞋轻盈,天边的斗柄又斜斜地横着。水晶的庭柱和琉璃的帐幕,客人离开后,谁来与我共赏明月呢?
本诗并未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象和生活场景,反映出一种文人对幽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作者介绍:此词的作者为宋代的佚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极为繁荣的时期,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此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创作背景:此词可能创作于某个闲适的夜晚,诗人通过描写美丽的景象,表达对轻盈、雅致生活的向往。
这首《鹧鸪天》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惆怅。开篇便以“全似丹青搵染成”引入,形象地描述了自然的美丽,就如同画中景色,鲜活而生动。接着,诗人运用“雪因舞态羞频下,云为歌声不忍行”这两句,赋予了雪与云以情感,使自然景象具有人情味,流露出一种轻灵而又略带忧伤的气息。
后半部分“水晶庭柱琉璃帐,客去同谁看月明”,则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落寞。美丽的景象伴随着客人的离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感到一种失落。这种情感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反映了人际关系的脆弱与易逝。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细腻与丰富,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对人情冷暖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气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及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惆怅,深刻体现了文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全似丹青搵染成”中“丹青”指的是?
“雪因舞态羞频下”中的“舞态”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