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1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1:16:44
赠嵩山焦炼师
作者: 李白
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
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
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
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
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
还归空山上,独拂秋霞眠。
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
潜光隐嵩岳,炼魄栖云幄。
霓裳何飘飖,凤吹转绵邈。
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
紫书倘可传,铭骨誓相学。
这首诗描绘了嵩山的风光与道教的修炼生活。诗中提到的“二室”与“三花”,指的是道教的修炼境界。诗人通过描绘“蓬海客”(即隐士)与“麻姑仙”,表达对道士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提到修道之路不被尘世所染,思想高远而绵长。诗中还提到“金鹅蕊”和“青苔篇”,象征着清心寡欲的生活。后面描绘游历自然的自在,最后表达了对道教理想的追求,希望能与西王母、东方朔一起修道,传承高深的道理。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风豪放飘逸,富有个性,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白晚年,他对道教的向往与修炼生活的追求愈加明显。嵩山是道教圣地,诗中描绘了隐士的生活情景,表现出诗人对清净、超脱生活的向往。
《赠嵩山焦炼师》展现了李白对道教文化的崇敬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以嵩山为背景,通过描绘道教修炼者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开篇“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绘制了一个理想的修道环境,显得清幽而高远。接着,诗人通过“蓬海客”和“麻姑仙”来描绘隐士的卓然不群,突出道教修炼的神秘与高雅。
在中段,李白提到“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一方面表现出修道者的清心寡欲,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对道教经典的推崇。后半部分的描绘转向自然,体现出一种游刃有余的生活态度,表现出诗人对自由与闲适的向往。最后,李白以“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来表达对道教长生思想的追求,体现出他的理想主义精神。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李白对道教的崇敬,还表现出他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道教的修炼与隐逸生活展开,表现了对自由、自然及长生不老的追求,体现了李白对道教文化的崇敬与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白的“金鹅蕊”象征什么?
A. 美食
B. 修炼的丹药
C. 诗歌
D. 自然风光
诗中提到的“西王母”代表什么?
A. 长生不老
B. 知识的象征
C. 诗人的理想
D. 生活的简单
诗歌中“独拂秋霞眠”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忧愁
B. 自在与宁静
C. 追求名利
D. 对自然的厌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