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曾公岩》

时间: 2025-05-10 06:28:54

诗句

广室内嵌空,层峰外巍嵬。

仰视骇悬石,俯践愁滑苔。

古窦风肃肃,阴涧泉洄洄。

飞梁跨其间,上可陈尊罍。

爱凉复畏湿,当暑重裘来。

名岩者谁欤,兄固弟子开。

忆昔建中初,国论几一回。

惜也祖荆舒,卒为清议排。

至今出牧地,姓字留苍崖。

踌躇增叹慨,日入禽声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28:54

曾公岩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广室内嵌空,层峰外巍嵬。
仰视骇悬石,俯践愁滑苔。
古窦风肃肃,阴涧泉洄洄。
飞梁跨其间,上可陈尊罍。
爱凉复畏湿,当暑重裘来。
名岩者谁欤,兄固弟子开。
忆昔建中初,国论几一回。
惜也祖荆舒,卒为清议排。
至今出牧地,姓字留苍崖。
踌躇增叹慨,日入禽声哀。

白话文翻译

这座岩石的广阔室内空旷,外面的层层山峰巍峨耸立。
仰头望去,悬挂的石头让人惊骇;俯身踩下,湿滑的苔藓令人忧愁。
古老的洞窟中风声瑟瑟,阴暗的山涧中泉水潺潺流动。
飞梁横跨其间,正好可以摆放酒器。
爱凉却又怕潮湿,夏天的时候只好穿上厚重的裘衣。
那位名叫岩的,是谁呢?兄弟和弟子开创了这个地方。
回忆起建中初年,国家的议论几乎是一遍又一遍。
可惜的是祖荆舒,最终被清白的言论排挤出去。
直到如今,离开牧场的地方,姓氏依旧留在苍翠的崖壁上。
徘徊不前,感慨增多,夕阳西下,鸟鸣声哀怨。

注释

  • 广室: 宽敞的房间。
  • : 使人惊恐。
  • 愁滑苔: 湿滑的苔藓让人感到忧愁。
  • 古窦: 古老的洞穴。
  • 飞梁: 横跨的桥梁。
  • 重裘: 厚重的皮衣。
  • 祖荆舒: 指历史上被清议排斥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东山,北宋末至南宋初期重要的诗人,曾任官职,文学成就卓越,尤其以诗歌和词作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克庄游览曾公岩时,表达了对壮丽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与政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曾公岩》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情感的诗。诗中,刘克庄通过对岩石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宏伟与神秘,尤其是“仰视骇悬石,俯践愁滑苔”,生动地传达了面对自然时的震撼与畏惧。同时,诗中隐含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交错,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自然的描写,更是对政治局势的反思与对历史人物的怀念。祖荆舒的提及,表明了诗人对清议的无奈与惋惜,显示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渺小。整体而言,诗歌在描绘景色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历史的深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广室内嵌空,层峰外巍嵬。”: 描绘岩石内部宽敞的空间和外部巍峨的山峰。
    2. “仰视骇悬石,俯践愁滑苔。”: 通过仰视和俯身,感受自然的巨大与湿滑的苔藓。
    3. “古窦风肃肃,阴涧泉洄洄。”: 描述古老洞窟中的风声和阴暗山涧中泉水的流动。
    4. “飞梁跨其间,上可陈尊罍。”: 形象地描绘出横跨山涧的桥梁。
    5. “爱凉复畏湿,当暑重裘来。”: 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复杂感受。
    6. “名岩者谁欤,兄固弟子开。”: 提及岩石的名字与其开创者。
    7. “忆昔建中初,国论几一回。”: 反思历史,提及国家事务的变化。
    8. “惜也祖荆舒,卒为清议排。”: 对历史人物的惋惜。
    9. “至今出牧地,姓字留苍崖。”: 传达出历史的延续与人名的留存。
    10. “踌躇增叹慨,日入禽声哀。”: 最后以自然景色与情感的结合作结。
  • 修辞手法:

    1. 比喻: “骇悬石”比喻自然的险峻。
    2. 拟人: “泉洄洄”形象地描绘水流的状态。
    3. 对仗: 诗句中的平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史的无情以及个人命运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环境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岩石: 象征坚韧与不屈。
  • 泉水: 代表生命与流动的时间。
  • 鸟鸣: 传达一种哀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祖荆舒”是谁? A. 政治人物
    B. 诗人
    C. 学者
    D. 商人

  2. 诗中表现了对自然的哪些情感? A. 恐惧与敬畏
    B. 喜悦与欢快
    C. 漠视与无情
    D. 愤怒与绝望

  3. “飞梁跨其间”中的“飞梁”指的是什么? A. 桥梁
    B. 山峰
    C. 河流
    D. 树木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但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感慨;而刘克庄的《曾公岩》则融入了更多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反思,两者在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东坡铜印 水调歌头 其一 春寿太守 水调歌头 其七 答甬川少宰纳凉之作 水调歌头 题毛会侯戴笠垂竿小像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过燕子矶 水调歌头·曾记武林日 水调歌头 癸巳中秋后一日渝州闻喜会馆雅集,主人以民乐助兴,适逢幻庐生日,步东坡韵为寿 水调歌头 闻黄鹤楼新建落成喜赋 水调歌头·九月二十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中流一壸 君辱臣死 足字旁的字 薰以香自焚 兰焰 几字旁的字 狗盗鼠窃 杂合体 目字旁的字 忠孝军 二字旁的字 徯望 熟诵 臣字旁的字 切中时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