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六言杂兴》

时间: 2025-05-02 01:43:33

诗句

熟读大小止观,精思内外黄庭。

直使超然有得,岂若渊源六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3:33

原文展示:

熟读大小止观,
精思内外黄庭。
直使超然有得,
岂若渊源六经。

白话文翻译:

我反复阅读《大小止观》,并认真思考《黄庭经》的内外涵义。即便能有所领悟,难道比得上对《六经》的深厚渊源吗?

注释:

  • 止观: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分别为止(止息思维)与观(观察事物本质)。
  • 黄庭:指《黄庭经》,是道教经典,内容涉及修炼与道理。
  • 超然:指超越世俗,达到一种清静无为的状态。
  • 六经: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乐经》,是儒家经典,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道德理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鹿鸣,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个人情感、历史感慨及对家国的思念,风格以豪放、深沉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佛教和道教经典的研读及对儒家经书的重视,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寻。

诗歌鉴赏:

陆游在《六言杂兴》中,展现了他对宗教及哲学经典的深入思考,诗中对比了佛教道教的止观与儒家经典的六经,表达了他对这两种思想体系的理解与认同。诗的开头“熟读大小止观”便透露出他对佛教经典的熟悉,而“精思内外黄庭”则说明了他在道教思想上的沉浸。两者之下,陆游更为推崇的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六经”。

这首诗不仅是对经典的推崇,更是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陆游通过简洁的语言,将深奥的哲理变得易于理解,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熟读大小止观:他反复研读佛教的止观法门,表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
  2. 精思内外黄庭:深入思考道教经典《黄庭经》的内外涵义。
  3. 直使超然有得:即使能够在止观中得到超然的体悟。
  4. 岂若渊源六经:也无法与儒家经典的深厚渊源相提并论。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佛教与儒家经典,突显出儒家文化的根基。
  • 排比:多次使用“熟读”“精思”等相似结构,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陆游对知识的渴求,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表现出一种儒家的自信与骄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止观: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黄庭:代表着道教的修炼与追求长生的理念。
  • 六经:象征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历史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陆游在诗中提到的佛教经典是什么? A. 《大乘起信论》
    B. 《止观》
    C. 《金刚经》
    答案:B

  2. “六经”指的是哪六部经典? A. 《诗》《书》《礼》《乐》《春秋》《周易》
    B. 《道德经》《黄庭经》《止观》《法华经》《大乘经》《金刚经》
    C. 《易》《诗》《书》《礼》《春秋》《乐》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超然”主要是指什么? A. 达到一种清静无为的状态
    B. 获得世俗的权力
    C. 追求物质财富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涉及对自然与哲理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对自然与内心平静的探索。

诗词对比:

陆游的《六言杂兴》与苏轼的《题西林壁》均探讨了个人对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感悟,但陆游更侧重于对经典的研读与文化的反思,而苏轼则是在自然景色中寻求内心的平静。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歌研究》
  • 《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

相关查询

送苏公佐修撰知梓州 次韵子瞻二月十日雪 寄范丈景仁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 堂成不施丹雘唯纸窗水屏萧然如野人之居偶作 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 槛泉亭 汝南示三子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和李诚之待制燕别西湖〈并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清微淡远 班指 抖擞精神 反文旁的字 末作之民 心字底的字 毕力同心 飘风过耳 包含峻的成语 口角春风 包含诺的成语 十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产结尾的成语 小孩儿 包含柑的词语有哪些 医闹 羸恶 凵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