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5:26
石上菖蒲铁作须,寸根九节许清臞。
安期自是参渠底,却重安期不重渠。
这首诗描绘了石上长着菖蒲的情景,菖蒲的须根像铁一样坚韧,而它的根只有寸许长,九节的样子看起来清瘦而纤细。安期生长在参渠的底部,然而作者却更加看重安期本身,而非它生长的渠。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文学家,擅长诗、文、词。其诗风自成一派,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杨万里在过长峰迳时遇到雨,心中生闷,因此写下了这首诗。诗中通过对菖蒲和安期的描写,抒发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哲思。首句“石上菖蒲铁作须”描绘了菖蒲在严峻环境中仍然顽强生长的形象,给予人以力量与坚韧的启示。第二句“寸根九节许清臞”则展示了菖蒲根系的短小与纤细,暗示着生命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的脆弱与不易。
接下来的两句“安期自是参渠底,却重安期不重渠”,则通过对安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他强调的是安期本身的价值,而非其生长的环境,这种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表现了他内心的宁静和对生命本质的追求。杨万里的诗作常常带有一种哲学意味,这首诗亦不例外。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强调内在本质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菖蒲”象征什么?
A. 坚韧
B. 脆弱
C. 美丽
“安期自是参渠底”中“参渠”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条水渠
C. 一种药材
全诗的主旨是强调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坚韧与本质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与李白的“将进酒,杯莫停”相比,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自然与内心的哲思,而李白的诗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与奔放的情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