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3:34
平生玉树伴蒹遐,晚岁春兰隔菊花。
咫尺遂初堂下水,寄诗犹自怨人遐。
一生中,我像那玉树般常伴随在蒹葭旁,晚年时,春兰却被菊花所隔。
近在咫尺的水流下,写诗寄情,仍旧怨恨那遥远的人。
“玉树”与“蒹葭”的意象,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象征着高洁和孤独的境遇。诗人杨万里,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情的思考。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杨万里晚年,时值动荡的南宋社会,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怀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个人经历与社会背景的交织下,诗中流露出对旧友的思念与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方向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从“玉树”与“蒹葭”的伴随,可以看出诗人对于高洁理想的追求,而“春兰隔菊花”则暗示了人生晚景的孤独与遗憾。诗的最后两句,虽则意在寄诗,实则映射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怨恨。二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同身受。它不仅仅是一首抒怀之作,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杨万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孤独的晚年中,寄情于诗,流露出对旧友的思念与怨恨,展现出一种人生的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玉树”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高洁
C. 忧伤
“春兰隔菊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遗憾
C. 迷茫
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感情是?
A. 思念与怨恨
B. 忘却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