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7:05
春事已如许,山居殊未知。
绿光风度麦,白碎日翻池。
景好怀翻恶,人嬉我独悲。
郊行聊著眼,兴到漫成诗。
春天的事情已经这样了,但我在山中的居所却不太清楚。
碧绿的阳光照耀着麦田,白色的阳光在池塘上反射。
风景虽美,我却心怀不快,大家都在欢笑,我却独自悲伤。
在郊外闲逛,随意看风景,兴致来了就写成诗。
此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心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忧伤,这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而闻名。杨万里一生经历了多次仕途波折,最终在政治上有所成就。他的诗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常融入个人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诗人身处山中,感受到春日的美好却又与外界的欢乐格格不入,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是对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情感的真实反映。
《春晚往永和》是一首充满春季气息的诗作,诗人在春天的背景下,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然而,诗人却在这美景中感到一种孤独与悲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开篇提到“春事已如许”,表明春天已经来临,万物复苏,但接下来的“山居殊未知”则传达出一种隔绝的感觉,似乎与外界的生机无缘。接着“绿光风度麦,白碎日翻池”的描写,呈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紧接着的“景好怀翻恶”却让人感到一种心情的失落。最后“郊行聊著眼,兴到漫成诗”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游览来寻找乐趣,然而内心的悲伤依旧难以驱散。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心中无法言喻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主题围绕着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孤独感,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内心情感的复杂性。这种对比使得诗歌在描写美的同时,更加突显了孤独与失落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绿光”指的是什么?
诗人感到孤独的原因是什么?
“兴到漫成诗”表达了什么?
杨万里的《春晚往永和》与王维的《鸟鸣涧》同为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作,但前者更多地表现出个人的孤独与内心的挣扎,而后者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两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