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宿小沙溪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8:31:23

诗句

诸峰知我厌泥行,捲尽痴云放嫩晴。

不分竹梢含宿雨,时将残点滴寒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1:23

原文展示:

宿小沙溪 其二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诸峰知我厌泥行,
捲尽痴云放嫩晴。
不分竹梢含宿雨,
时将残点滴寒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泥泞道路的不满。山峰似乎知道我厌倦了在泥泞中行走,于是将那愚蠢的云彩卷走,让我看到清新的晴空。竹梢上还残留着昨夜的雨水,时不时传来几滴寒声,仿佛在诉说着清晨的宁静与冷意。

注释:

  • 诸峰:众多的山峰。
  • 厌泥行:厌倦在泥泞中行走。
  • 捲尽:卷走、清除。
  • 痴云:愚蠢的云,指阴沉的云。
  • 嫩晴:清新的晴天。
  • 不分:不分辨。
  • 宿雨:昨夜的雨。
  • 寒声:凉意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天池,江西余干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活体验来表现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情感。

创作背景:

《宿小沙溪 其二》写于作者旅途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天气的向往。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士人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宿小沙溪 其二》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展示了杨万里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情感的真挚流露。开头“诸峰知我厌泥行”,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山峰似乎能够理解诗人的心情,暗示着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接下来的“捲尽痴云放嫩晴”则展现了诗人对阴沉天气的厌倦和对阳光明媚的向往,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画面。

“竹梢含宿雨”的描写细腻而生动,竹子上残留的雨水象征着清晨的宁静与自然的生机,增强了诗的意境。而“时将残点滴寒声”则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清晨的溪边,感受到一丝寒意与清新。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诸峰知我厌泥行:山峰似乎能感受到我的厌倦,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沟通。
  2. 捲尽痴云放嫩晴:将愚蠢的阴云卷走,展现了清新明亮的天空,传达了对美好天气的向往。
  3. 不分竹梢含宿雨:竹梢上仍然留有昨夜的雨水,渲染了清晨的宁静。
  4. 时将残点滴寒声:偶尔传来的滴水声,增添了清晨的寒意与静谧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诸峰知我厌泥行”,赋予山峰感情,增强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捲尽痴云放嫩晴”,形成音韵的和谐。
  • 意象: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清新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峰:象征稳定与永恒,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 泥行: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困扰,表达诗人的厌倦。
  • 竹梢:象征清新与生命力,展现自然的美好。
  • 宿雨: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增添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诸峰知我厌泥行”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山峰会让人感到疲惫
    B. 山峰能理解诗人的心情
    C. 山峰总是阴沉的

  2. 诗中“捲尽痴云放嫩晴”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阴雨天气
    B. 明媚的阳光
    C. 寒冷的冬天

  3. “竹梢含宿雨”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竹子上有残留的雨水
    B. 竹子下有许多泥土
    C. 竹子被风吹得摇摆不定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宿小沙溪》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杨万里更注重细腻的观察与情感流露,而王维则更侧重于意境的营造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杨万里研究》
  •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风流子 秋怀 风流子 和清真 风流子·淑景皇州满 风流子 西山晚眺 风流子 风流子(郭县尹美任) 风流子 风流子(咏钱塘) 风流子 风流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七窍生烟 舟字旁的字 蓬闾生辉 掉色 拨付 小字头的字 物图 鬥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辅车唇齿 观望徘徊 秕言谬说 情私 身败名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