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9:25
明月过三五,飞出沧海迟。
佳人望清夜,隔树光离离。
不须磔虾蟆,寒魄自有亏。
明亮的月亮在三五天后升起,慢慢地从遥远的沧海飞出。
佳人凝视着清澈的夜空,透过树木看到那闪烁的月光。
不需要打捞那蛤蟆,寒冷的月亮自会有亏缺。
本诗中涉及的“明月”与“佳人”作为情感寄托的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月亮象征着思念与柔情,常用于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爱情的苦涩。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月夜、佳人等为题材,善于表达细腻的情感。梅尧臣在诗歌创作上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作品富有哲理。
此诗作于梅尧臣晚年,正值宋代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作者在东园中的月夜,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抒发了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梅尧臣的《和普公赋东园十题其四待月亭》是一首抒发思念情感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清澈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佳人独自望月,透过疏落的树影,感受到一份孤独与思念。这种情感在古代诗词中相当常见,但梅尧臣以其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描绘,使得这份情感显得更加真切与生动。
诗的开头,通过“明月过三五,飞出沧海迟”引入,表现出月亮的升起与时间的推移,暗示着等待的漫长。接着“佳人望清夜,隔树光离离”则描绘了佳人对月的凝视,月光透过树影的闪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不须磔虾蟆,寒魄自有亏”则含有哲理,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接受,月亮的盈亏自有其道理,人的情感也无法强求。
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梅尧臣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观察,体现了他作为宋代诗人的独特风格与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描写明月与佳人的互动,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思念和对自然规律的接受,体现了人对时间流逝与情感变化的哲理思考。
诗中“明月过三五”指的是几号的月亮?
A. 初一
B. 十五或十六
C. 三十
D. 二十
“佳人望清夜”中“佳人”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一位诗人
C. 一颗星星
D. 一只鸟
“不须磔虾蟆”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不必追求完美
B. 不必做无谓的事情
C. 不必等待
D. 不必思念
答案:
梅尧臣的《和普公赋东园十题其四待月亭》与李白的《静夜思》在主题上都涉及到对月亮的思考与思念之情,但梅尧臣更注重于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更强烈的情感。